开启辅助访问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215|回复: 0

【复兴系列】04. 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复兴(敬虔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4 17: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微信登录

×
【复兴系列】04. 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复兴(敬主义)


原创 2017-02-17 罗门 Forerunner國度先鋒

…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彰显出来…
(哈巴谷书 3:2 直译)
编者序:  神在每个时代都有祂复兴的作为。 此订阅号会陆续编辑发布复兴系列的信息。帮助属神的儿女,回顾教会历史上的复兴;,并寻求这个时代神复兴的作为 !
这个时代需要这个时代的复兴!要么复兴,要么死去!
天必留他(耶稣),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借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使徒行传 3:21 )
耶稣最后要来迎娶复兴的教会!



复兴系列 04讲—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复兴
(敬虔主义)


敬虔主义(Pietism)是由施本尔(Spener,1635~1705)这个人所引发的属灵复兴运动。施本尔是敬虔主义之父,他出生於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他原来是德国法兰克福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主任牧师,还年轻的时候便公开表明对当时教会腐败的不满;因为当时教会对社会的罪恶和不公义的行为已经完全视若无睹,许多神学教授躲在象牙塔研究神学也似乎跟一般信徒的信仰与生活没有什麽关系;另外许多传道人在学识和道德生活上,都不足以作信徒的榜样,一般基督徒认为只要谨守洗礼、领受圣餐、遵守规章、定时礼拜、听讲道,就称得上是一位好信徒,教会从原先注重与神相交的主观信心中,再度落入了死气沉沉的道理与仪式。

于是施本尔立时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开始追求更深、更有意义的基督徒生活,他於公元167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渴慕敬虔》(PiaDesidera)的书,提出复兴路线的六项建议:

一,个人精读圣经;
二,恢复信徒皆为祭司的真理与实行;
三,不仅有圣经的知识,也要有爱心的行为与生活;
四,读经不重在教义的辩论,乃重在寻求真理;
五,需以崇高的道德标准成立一所大学;
六,复兴福音讲台,广传福音。

施本尔在家中召聚信徒读经、祷告、分享,盼望恢复使徒时代人人尽功用、彼此互相建造的聚会方式。
041.webp.jpg

什么叫做『敬虔主义』呢?敬虔主义认为,基督教是一种生命、是一种生活,而不是理论的知识。灵命重於知识,他们很强调服事,很强调在生活上实践上帝的话语,所以他们倡导要在圣灵的光照之下,圣灵的引导之下来读圣经,解经的目的是以培灵为主,为的是要带出实践性的好行为。
施本尔牧师有一位属灵儿子是富朗开(A.H.Francke),当施本尔成立了哈勒大学(Halle University)的时候,富朗开就被邀请成为教授。他一边教书,一面作牧养的工作,在他长达 30 年的影响之下,哈勒大学成了差派敬虔宣教士和敬虔运动的学术中心。他创办儿童教养院、圣经学院、拉丁学校、孤儿院、救济中心、医疗院所、和其他印刷圣经的出版机构,救济穷人,并且兴办教育。  摩拉维亚复兴运动的主要人物亲岑多夫(Zinzendorf)也曾在他所办的学校就读,富朗开的注释式和经验式的教学给了这些学生相当的影响力,强调通过个人的人格变化达到的世界变化。这些机构庞大的开销就来自於富朗开的信心和祷告、还有欧洲各地的捐款。

敬虔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许多年青人自愿去海外宣教,18,19世纪通过这种敬虔主义运动,数万人献身於世界宣教活动中,远至苏联、北欧、英国和北美洲大陆。这股影响力覆盖的领域异常广阔,好些历史学家就用「敬虔主义」一词来代表整个运动,包括荷兰敬虔运动、清教徒主义(PuritanTheology)、摩拉维亚复兴运动、约翰卫斯理复兴运动(J.Wesley)和美洲属灵的大觉醒。

敬虔主的特色

施本尔主张解释圣经必须要有圣灵的临在;他的讲道中常强调两个主题∶ 得救经历和行道。他在家中所创立的「敬虔聚集」就类似小组牧养的形式,近乎一种「教会中的教会」,目的是透过祷告、唱诗、阅读属灵书籍和讨论,帮助平信徒经历神。他也要求传道人都当有个人的属灵经历,并且在生活上有见证,配得上神的呼召,讲道不可以用争论式的讲道方式,目的就是为了造就听众和信徒的灵命,他认为真基督徒必然要有火热的事奉,而且是从「清楚重生」开始的。

1705年2月5日 施本尔过世,但由他掀起的属灵运动却深深影响德国教会,总括他一生投入的属灵更新工作,大略可分作三方面∶

一、对平信徒,他重视他们的责任,提醒他们作祭司的岗位,一切训练工作(包括读经和过敬虔生活)都与此有关;他们注重信心与重生的经历,重视读经,并追求一种活泼的敬虔生活。他们在家中聚集,几个人在一起读圣经和祷告并且讨论上个主日牧师传道人的讲道。聚会并非一人独讲、众人听,乃是在「人人都是祭司」的原则下,共同分享。他们十分重视圣经,认为读经不重在知识,乃重在生命与喂养,他们强调要小心研读圣经,并且要研究原文的圣经,也要把圣经应用在属灵的领域上,就是圣经必须应用於实际的生活中,以活出圣洁、道德的生活。

在个人经历方面,他们除了注重信徒悔改与重生的主观经历,主要是以基督为中心,被他的恩典所充满。此外,他们也实行社会救济,关怀穷人和寡妇,并且极力推行海外布道,为当时僵化的教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二、对教会,他强调属灵的讲道和更新神学教育;活的信仰乃是通过圣灵的引导产生的,“由听道而生的信心”不加上圣灵的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三、对教育,他建立了哈勒大学,那里的神学系不看重教义学(系统神学)的教导,但个人敬虔的生命却是训练的重点。


摩拉维亚复兴运动

042.webp.jpg

『摩拉维亚复兴运动』来自於『敬虔主义』,这个运动的灵魂人物叫作 亲岑多夫 (Zinzendorf,NicoloausLudwigvon,1700~1760) 是莫拉维亚兄弟会(Moravian Brethren)创始者、德国重要的诗人作家,同时也是近代宣教的先驱。


     亲岑多夫1700年出生在德国东部的德勒斯登(Dresdon),一个敬虔富有的贵族家庭,父母亲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由於父亲是政府官员,也是敬虔主义领袖施本尔的好朋友,因此施本尔也做了亲岑多夫的属灵教父。从小亲岑多夫就有很强的属灵意识;有一次观看一幅耶稣钉十架的图画,上面写着「我为你被钉死,你为我做何事?」这给他带来长远而强烈的印象。他一生被基督的爱所激励,怀着一股赤诚的心愿,要拯救灵魂,领人归主。


亲岑多夫进入了敬虔运动的学校就读,因此他深受敬虔主义的影响,1721年亲岑多夫,他在东德的德勒斯登(Dresdon)的一个小村庄,开始牧会工作,那个时候从波西米亚逃来了一批难民,这些难民都是来寻找信仰自由的。他为这些难民开辟了一个小村庄(Herrnhut-主的避难所—主护村),让他们可以自由的敬拜,难民的教会就这样开始了摩拉维亚的复兴运动,他所带领的摩拉维亚弟兄们是一群追求圣洁、强调基督徒在主里合一、并致力宣教事工的弟兄,他们差派了许多宣教士前往世界各地传扬福音,宣教的围不仅遍及全欧洲更远至美洲大陆、南非洲,也包括各原住民族,例如爱斯基摩人、印地安人、非洲好望角的土著都因此得知福音的信息。由于摩拉维亚兄弟会的感召,不但兴起了德国的灵命复兴运动,更影响了英国由约翰卫斯理兄弟所引发的大奋兴运动和普世宣教运动。

有一位学者说:「自从五旬节以来,无论发生在何处,没有一次灵性大复兴,不是以联合祷告为其开端的。虽然这也可能只是两三个人共同的祷告,然而紧接在这类祷告会之后的向外、向上的发展,从来不曾遭遇到挫败。      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神话语之是否流通,与神是否得到荣耀,均完全视出于信心的同心祷告与代求的深浅程度来决定。」[注1],


因着摩拉维亚的信徒 同心合一的祷告一段时间后[注2],一股复兴的徵兆开始出现,他们在祷告敬拜时不断感受到神同在的喜乐弥漫整个会场,他们继续祷告、唱诗、哭泣、恳求直到半夜...
1727年8月13日那一天,一群摩拉维亚的弟兄在亲岑多夫带领下聚集一起守圣餐,当天圣灵大大降临在他们中间,同时有许多神迹奇事发生,那时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神话语的强烈渴慕,圣灵完全掌管了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以致接下来的几天,每日都必须安排三场聚会,另外还有24小时不间断的轮班守望祷告会(历史上可知最早的24/7祷告殿),

   
亲岑多夫说这一天是「圣灵浇灌在会众(无论男女老幼)身上的日子」。因着这次的圣灵浇灌,带来了以上宣教事工的展开,这是摩拉维亚兄弟会五旬节的经历,这股复兴的火焰前後延续了30年以上
043.webp.jpg

摩拉维亚的弟兄们得着复兴,就写出许多属灵的诗歌——大多为赞美基督和称颂基督的神性,宣扬他的美德和工作,其中好些是为教会所用的最优美的颂赞诗。那些诗歌大部份是 亲岑多夫 受到灵感而写的。他是那一时代最有名的圣诗家,被称为德国圣诗大王,例如有一首圣诗说:「恩典浩瀚的圣灵,我们向你祈祷,噢!求每日更进一步的带领我们,赐下恩膏分别为我们每个人,保守并圣化每一颗心灵!」。

亲岑多夫临终的时候夸胜地对他的家人和朋友说:「我要到我的救主那里去。我已经预备好了,现在没有什么阻挡我。我说不出我是多么爱你们大家。谁知道基督那「使他们合而为一」的祷告,能这样奇妙的应验在我们中间呢?我只求主在尚未信耶稣的人中给我初熟的果子,谁知主已经给了我几千!这样我们不是已经在天上了麽?我们不是在一起生活,像天使一样麽?主和他的仆人都彼此了解。我已预备好了。」,虽然亲岑多夫在世上只有短短的60年,但200多年后的今天他合一的努力和宣教精神仍持续在影响着教会。
044.webp.jpg

德国从 17世纪 在路德会信义宗所兴起的敬虔主义(Pietism)所强调个人信仰与属灵经验,以致影响了摩拉维亚复兴运动(Moravians)。随着敬虔主义的圣灵水流,18世纪的两个大复兴运动也与此有很深的关连,一是带动了英国约翰卫斯理(JohnWesley,1703-1791)所带领的循道派复兴(Methodism,1738-1791),另一个则是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所发生的大觉醒运动(The Great Awakening,1726-1750,由爱德华兹与怀特菲尔德主领)。也因着约翰卫斯理所带来的循道派复兴,成了日后圣洁运动、五旬节运动,以及灵恩运动的神学根源。

【注】

[1]葛林腓着刘仰青译,《当圣灵降临摩拉维亚复兴之火》,69页。

[2]葛林腓着刘仰青译,《当圣灵降临摩拉维亚复兴之火》,94页。






哎...哈利路亚,签到来了4...
金灯台团契欢迎您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