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20|回复: 0

耶利米被投进淤泥中的意义——耶利米书(3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6 2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微信登录

×
耶利米被投进淤泥中的义——耶利米书(38)


                                                                                               
cfe365f82a35b77957839f6ce2f97e18.jpg

        上一章讲到西底家王不敢公然表示相信耶利米,他虽因受恐惧所驱使而私下求问先知,但他还是太懦弱了,不敢冒着首领和民众的反对去顺从先知所宣示的上帝的旨意。耶利米被控叛国而被禁锢,囚禁在护卫兵院中。这一章继续上一章的内容,讲述耶利米由于发出真实正义的预言被仇敌投进枯井的淤泥中。上帝感动太监以米伯勒,将耶利米从淤泥中拉上来继续囚禁在护卫兵的院中。出离枯井的耶利米仍然忠于职守,继续劝犹大国民服从巴比伦的统治,顺服上帝的旨意,否则必自取死亡!直到耶路撒冷完全被攻陷前,耶利米一直被囚禁在这里!

【耶38:1】玛坦的儿子示法提雅、巴施户珥的儿子基大利、示利米雅的儿子犹甲、玛基雅的儿子巴示户珥听见耶利米对众人所说的话,说:
  这里提到的几个人是什么人呢?这里的“基大利”,要把他与另一个基大利区别开来。另一个“基大利”是亚希甘的儿子,耶利米的保护者(耶26:24;39:14)。关于犹甲和巴施户珥,可以参看(耶21:1;37:3),这四个首领都是耶利米最主要的敌人。当耶利米在护卫兵院的时候这四个人听到众人传扬耶利米所讲的信息,仍然是耶路撒冷必定毁灭的信息。

【耶38:2-4】“耶和华如此说:住在这城里的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但出去归降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就是以自己命为掠物的,必得存活。耶和华如此说:这城必要交在巴比伦王军队的手中,他必攻取这城。” 于是首领对王说:“求你将这人治死;因他向城里剩下的兵丁和众民说这样的话,使他们的手发软。这人不是求这百姓得平安,乃是叫他们受灾祸。”

  上帝说,凡是不相信耶利米警告信息而和巴比伦对抗留在耶路撒冷城的人,就要遭遇刀剑、饥荒、瘟疫而死。凡是出去投降迦勒底军队,顺服上帝旨意的人必得存活。因为耶路撒冷城必定交在巴比伦军队手中,耶路撒冷被巴比伦攻陷已经毫无悬念,板上钉钉了!

     哪些人可以在这样的大灾难中得以存活呢?“以自己命为掠物的,必得存活”,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很宝贵,不想让它成为撒旦的囊中之物的就必存活。也就是说,要自己看重自己的生命,不要成为仇敌的掠物。听信先知话语,并顺从上帝旨意,逃出耶路撒冷那么就得存活。这和(耶21:9)是一样的表达:
     【耶21:9】住在这城里的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但出去归降围困你们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要以自己的命为掠物。
       也就是说,耶利米的敌人很容易把这句话解释为先知在提倡背叛或逃跑。虽然有人反对先知,但也有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话语,逃出耶路撒冷,结果救了自己的性命(耶39:9;52:15)。这就是以自己的命为掠物。
但首领们不肯接受耶利米的信息。他们把先知看作是一个叛徒,为了个人的安全要逃到巴比伦去的叛国者(耶37:11-15)。他们说耶利米所传给民众的信息就是使犹大民众和官兵灰心丧志的话语。耶利米不是为百姓求平安,乃是使民众受咒诅、受灾祸的。因此他们要求对耶利米处以极刑。那西底家的态度如何呢?

【耶38:5】西底家王说:“他在你们手中,无论何事,王也不能与你们反对。”
西底家并不想让耶利米宣告耶路撒冷败亡的信息,虽然他知道耶利米的信息的可靠性,但他不愿相信,而事情的发展正如耶利米所预言的。因此西底家亦未明确地下令处决耶利米,也未完全释放他、给他自由。他一直在犹豫彷徨中。西底家生就性格软弱,优柔寡断,无法拒绝强硬的部下,就用不置可否的态度回答他的部下。意思就是任凭他们如何处置耶利米,我不支持也不反对!懦弱胆怯使他成为没有独立立场的人,没有鲜明的旗帜、无法主张正义的人!我们来看预言之灵:
《先知与君王》37章 被掳到巴比伦
    【耶利米在护卫兵的院中,继续劝人服从巴比伦的统治。起而违抗必自取死亡。主传给犹大的信息乃是:“住在这城里的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但出去归降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就是以自己命为掠物的,必得存活。”这话是简明而肯定的。先知更奉主的圣名勇敢地说:“这城必要交在巴比伦王军队的手中,他必攻取这城。”(耶38:2-3)
       首领们因耶利米屡次的劝告均与他们决定抵抗的政策相违,就大为忿怒,终于向王提出强硬的抗议,力陈先知为全国的公敌,因为他的话使民众的手发软,并为他们招来了不幸,故此应该将他处死。】
耶利米因为宣讲正直真实的真理成了犹大民众的公敌,导致群起而攻之,以致到了要被处死的境地。今天宣讲《众先知书》信息的上帝余民也是遭到同样的境遇。在各个时代那些代表上帝真理的少数者总是成为大众的公敌,耶稣曾经是犹太公会和罗马殖民者的公敌,路德曾经是中古时期教会和国家的公敌,末时代那些完全遵守上帝真安息日的百姓要成为全世界的公敌。我们再看:
    《善恶之争》 第八章 真理的战士 第7段
        【亚利安德尽他学识和口才的能力去推翻真理。他提出一连串的罪状,控诉路德为教会和国家,死人和活人,修道士和平民,议会和平信徒的公敌。他声称:“路德一人所传的谬论已足使十万个叛教徒被处火刑。”】

    《善恶之争》第三十六章 迫近的争斗,第22段
        【上帝从来不勉强人的意志和良心;但撒但用来控制他所无法诱惑之人的一贯办法,就是用酷刑加以压迫。他企图用恐吓或武力来控制人的良心,叫人崇拜他。为要达到这个目的,他便利用宗教和政治双方面的权威,鼓动他们故意冒犯上帝的律法去执行人为的律法。一切遵守安息日的人要被斥为律法和治安的公敌为破坏社会道德风纪,引起叛乱与败坏,并招惹上帝刑罚的罪魁。他们信仰方面的坚贞要被人斥为顽固,刚愎,和藐视权威。人要控告他们犯了反抗政府的罪。许多否定上帝律法的传道人要在讲台上宣讲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应当顺服,因为他们是上帝所命定的。在各地的法院和审判厅里,遵守诫命的人要被诬告并被定罪。恶人要给他们的言语染上虚伪的色彩,给他们的动机加以恶意的歪曲。】

看到吗?路德曾经是将罗马教皇的95条罪钉在教堂大墙上,对教会的罪恶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人,却被他们控诉为教会和国家、死人和活人、修道士和平民、议会和平信徒的公敌,说路德一人所传的谬论已足使十万个叛教徒被处火刑。
      而末后兽印患难临到的时候,一切遵守真安息日的人也要被斥为律法和治安的公敌,是招惹上帝刑罚的罪魁祸首,人要控告他们为反政府的罪。“在各地的法院和审判厅里,遵守诫命的人要被诬告并被定罪。恶人要给他们的言语染上虚伪的色彩,给他们的动机加以恶意的歪曲,”这就是我们持守真理之人最后的命运。
     因此,耶利米因为宣讲真理成为犹大民众的公敌,我们将来也要因为宣讲现代真理而面临法国革命般的逼迫与患难,成为全国民众和各教会的公敌。
      
【耶38:6】他们就拿住耶利米,下在哈米勒的儿子(或作:王的儿子)玛基雅的牢狱里;那牢狱在护卫兵的院中。他们用绳子将耶利米系下去。牢狱里没有水,只有淤泥,耶利米就陷在淤泥中。
    当耶利米成为民众的公敌后,西底家也表明他不置可否的立场,意在任凭他们如何处置耶利米,这些被撒旦鼓动的人就把耶利米下在玛基雅的牢狱里。这个牢狱直译是“深坑”或“水牢”,但是里面没有水,只剩下肮脏的淤泥,应该是一口废弃的枯井。耶利米就这样被他们放在那里。
    首领们担心如果公开处决耶利米,会引起百姓的反感,毕竟他并没有犯什么死罪,而且还有些人是信从他的。况且西底家也没有授意要处死他。所以他们就把先知关在淤泥的牢里,就是想让他饿死(第9节)或闷死。耶利米在哀3:53-55节里所描述的,应该就是这段悲惨痛苦的经历。那耶利米会死在水牢里吗?看预言之灵:
  《先知与君王》 37章被掳到巴比伦
    【懦弱的国王明知这些控告是虚假的,但为要讨好那些在国内身居高位的人,他就假装相信他们的谎言,而将耶利米交在他们的手中,任凭他们随意处理。先知便被“下在哈米勒的儿子玛基雅的牢狱里。那牢狱在护卫兵的院中。他们用绳子将耶利米系下去。牢狱里没有水,只有淤泥,耶利米就陷在淤泥中。”(耶38:6)但上帝为他兴起了几个朋友,他们代他向王提出要求,结果又将他迁回护卫兵的院中。】
     虽然耶利米被下在了监牢里,但上帝从来就不会忘记自己的儿女。正如(赛49:1)所说的“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上帝无时无刻不在看顾自己忠心的儿女,看顾自己的儿女如同眼中的瞳仁(箴7:2 )。那么当耶利米被仇敌陷在水牢的淤泥中的时候,上帝为他兴起了几个朋友帮助他,使他从淤泥的牢狱中拉上来,又迁回到护卫兵的院中!
    “淤泥”是什么意思呢?耶利米被投进枯井的“淤泥”中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来看几段经文:
     【诗40:2他从祸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磐石上,使我脚步稳当
     【诗69:2我陷在深淤泥中,没有立脚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过我身。
     【诗69:14】求你搭救我出离淤泥,不叫我陷在其中;求你使我脱离那些恨我的人,使我出离深水。
很显然,“淤泥”就是污秽、不圣洁的意思。大卫在诗篇中将自己被上帝从罪恶里拯救出来比作“从淤泥里拉上来”。那耶利米被丢进淤泥里并不是说耶利米犯罪被沾染污秽,相反是由于他真实圣洁,完全顺从上帝的旨意,传出警告的信息,使那些心不圣洁的罪人痛恨,被他们丢进污秽的淤泥中。这就预表今天的《耶利米书》正是警告末世背道的犹大王(教会)背道违背圣约,也必要遭致毁灭(战争预言和教会被吐出去)的信息,而受到现代西底家(教会)的抵挡、毁谤和污蔑,被人当作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和国家安定团结的公敌,群起而攻之的局面。今天及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耶利米书》都要被陷在属灵的“淤泥”中。今天是不是这样呢?正是这样。由于以前讲解《众先知书》的F背道了,而且因当时《众先知书》预言没有完全应验,很多内容有理解上的错误,所以很多人就借此批判原来的《众先知书》,当然也否定现在的《耶利米书》。现在世人对《众先知书》的谈论众说纷纭,批评显然多余认同,这就是使《耶利米书》陷入淤泥之中。
  
    上帝感动谁来帮助耶利米脱离淤泥呢?
   
【耶38:7-10】在王宫的太监古实人以伯米勒,听见他们将耶利米下了牢狱(那时王坐在便雅悯门口),以伯米勒就从王宫里出来,对王说:“主我的王啊,这些人向先知耶利米一味地行恶,将他下在牢狱中;他在那里必因饥饿而死,因为城中再没有粮食。”王就吩咐古实人以伯米勒说:“你从这里带领三十人,趁着先知耶利米未死以前,将他从牢狱(淤泥)中提上来。”
上帝感动太监“以伯米勒”,直译是“国王的仆人”,以伯米勒应该是国王身边的宠臣。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勇敢地保护耶利米。
    “便雅悯门口”,通常指耶路撒冷东北角的羊门,意为“我是羊的门”,是拯救的门。“便雅悯”是雅各最喜爱的妻子拉结生的最小的儿子。“便雅悯门口”,也就代表“最后的复兴”是最小的儿子,是上帝所喜爱的。但是现在“王坐在便雅悯门口”,也就是说,现在这个背道的王坐在这个羊门口,拦阻人进入得救的门,进入最小的也是最后的这个教会(最后的复兴)的门。今天由于末后的西底家——小群人的背道,意味着她就是拦阻人进入便雅悯门口的人。因为她既信一部分《众先知书》,又否定《耶利米书》;又说相信战争,又说不会有战争、、、就如同犹豫彷徨、摇摆不定的西底家一样。由于她违背上帝从属灵的埃及呼召她出来与他们重新所订立的盟约——《众先知书》的约定,所以他们就属于背道的犹大王了,也是属于最后的犹大王了。所以,今天小群人就是坐在便雅悯门口的王——西底家。拦阻人进入“便雅悯的门”,就是拦阻人接受最后的复兴所传扬的现代真理——《耶利米书》。
    那么以伯米勒要救耶利米,去对这个坐在便雅悯门口的西底家说什么呢?“以伯米勒”是个太监,太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
《一同在天上》四月 第30段

   【天使看顾凡寻求启迪的人,又与凡努力挽救生灵归向基督的人合作。这事有腓利与埃提阿伯太监的经验为证。】
也就是说,埃提阿伯太监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天使看顾这些人,上帝使腓力遇上对真理不明白的埃提阿伯太监,给他把真理讲明。这个太监本来是古实人,是外邦人,但是追求真理;这个以伯米勒太监也是古实人,外邦人,属于寻求启迪真理的人,他们也是受圣灵感动愿意挽救圣灵归向上帝的人。上帝就感动这个追求真理的以伯米勒太监去帮助耶利米。当然他们将来的奖赏也是大的,会得到拯救的!这个太监就是代表那些寻求真理的外邦人,他们是坚持正义的人,这些人将来看到《耶利米书》等众先知书信息后,他们就会确信这是真理而去传扬真理,主张正义!

     那么以伯米勒如何拯救耶利米呢?“主我的王啊,这些人向先知耶利米一味地行恶,将他下在牢狱中;他在那里必因饥饿而死,因为城中再没有粮食”,“城中再没有粮食”,说明耶路撒冷的围攻即将到达到最后绝望的阶段。饥荒已经发生,瘟疫也将接踵而至。耶利米书这里所提到的“城中再没有粮食”的饥荒在《耶利米哀歌》和《善恶之争》里面都有特别的描述,我们来看:
    《善恶之争》第一章世界命运的预测
    【未来的事已经慈怜地向门徒隐蔽了。假使门徒当时能充分明白这两件可怕的事实,──就是救赎主的受难受死和圣城圣殿的毁灭,──他们便要被恐怖压倒了。基督只向他们提及末日之前大事的概略。他的话在当时还不能充分了解;但在他的百姓需要其中的教训时,这些话的意义便要显明了。他所说的预言具有双关的意义:一方面是预示耶路撒冷的毁灭,同时也预指末后大日的惨剧......
    千万的人因饥荒和瘟疫而死亡。人的情感似乎已经消没无余。丈夫抢妻子的,妻子抢丈夫的。儿女从他们年老的父母口中抢取食物。先知所发的问题,“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赛49:15)然而在这遭劫的城内得到了答案,“慈心的妇人,当我众民被毁灭的时候,亲手煮自己的儿女作为食物。”(哀4:10)再者,一千四百年前先知所预言的警告也应验了:“你们中间柔弱娇嫩的妇人,是因娇嫩柔弱不肯把脚踏地的,必恶眼看她怀中的丈夫……与她所要生的儿女,她因缺乏一切,就要在你受仇敌围困窘迫的城中,将他们暗暗地吃了。”(申28:56-57)】
  
   《善恶之争》这里明确指出,耶稣把耶路撒冷曾经的毁灭和末后世界将遭致的惨剧一语双关地讲了出来。预言之灵用《耶利米哀歌》和《申命记》中饥荒的例子来形容末日饥荒的场面,正是耶利米书这里提到“城里再没有粮食”的情形的写照,也是我们末时代要面临的真实饥荒的缩影。当然也伴随属灵的饥荒。因为《众先知书》对这个时代的重要预言在法国革命般的狂风恶浪面前,也将如同耶利米一样受到压制,监禁与逼迫。与此同时带来的审判刑罚——埃及法老(中国)被打断膀臂的战争也势在必行。结局就是刀剑、饥荒与瘟疫!
    通过以上分析,也就是告诉我们,《耶利米书》所描述的“城中再没有粮食”的饥荒的详细情形在《耶利米哀歌》中阐述了出来,也早在《申命记》里就有了预言。同时怀先知对末日前夕的世界的预言——《善恶之争》里面也有详细的描写。那么这里“城中再没有粮食”也将在我们面前应验。就会在中国战争的时候应验!
     同时也预表属灵粮食的匮乏。因为耶利米受到监禁在淤泥的枯井中,预表今天的现代粮食——《耶利米书》因为现代西底家王——小群人的拦阻受到压制、监禁,而被陷入淤泥(和错误的众先知书相提并论)中,而不被人知。因此,现在面对世界宗教的混乱,国际局势的剑拔弩张,没有人能正确理解这个局面的原因,因为目前全世界都是哈拿尼雅假先知在得势,真先知所代表的真理——《耶利米书》却被陷在“淤泥”中。所以出现属灵的饥荒,也正如阿摩司书所说的:
    【摩4:7-8】在收割的前三月,我使雨停止,不降在你们那里;我降雨在这城,不降雨在那城;这块地有雨,那块地无雨;无雨的就枯干了。这样,两三城的人凑到一城去找水,却喝不足;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今天整个基督教界就是这个状况。这里并不是说现在没有真理、没有圣灵沛降了;而是指有真理,但是找不真理。那些不追求明白更深真理的人安于现状,听从假先知虚假平安的引诱,就没有圣灵沛降在他们中间了。而那些跟随羔羊的脚踪,听到羔羊声音开门的人就不断接受圣灵的浇灌,明白现代真理的佳美,他们就是有雨的地土。《众先知书》在他们看来是何等的宝贵,如同喝了蜜一样甘甜;就如同基督时代马利亚见到耶稣一样;如同瞎子见到基督得到复明一样,是何等开心快乐呀!
     当以伯米勒向西底家王表明拯救耶利米出枯井的理由时,西底家答应了。这并不是说,西底家悔改顺从上帝的旨意了,而是他自己也有一种内心隐秘的恐惧,他本身就对耶利米的信息是有些相信的。所以迫于各种原因,也是圣灵的督促,西底家勉强答应了。今天我们传《耶利米书》,虽然小群人不相信,他们也不敢完全肯定的否定,将来也就是这种状况。于是以伯米勒就带领三十个人(原文为“三人”)来到监牢,提取耶利米!

     那以伯米勒拯救耶利米是在什么时候呢?就是城被围困,粮食缺乏的时候。这就预表将来战争临到,预言应验使追求真理的外邦人也开始相信的时候,也是以西结先知所说的:你必向逃脱的人开口说话,不再哑口。你必这样为他们作预兆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结24:27)”的时候。那时候这些《众先知书》就要开口说话了!

【耶38:11-13】于是以伯米勒带领这些人同去,进入王宫,到库房以下,从那里取了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用绳子缒下牢狱去到耶利米那里。古实人以伯米勒对耶利米说:“你用这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放在绳子上,垫你的胳肢窝。”耶利米就照样行了。这样,他们用绳子将耶利米从牢狱里拉上来。耶利米仍在护卫兵的院中。

e2a85a5823e64b1be028acae74260632.jpg



“从那里取了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用绳子缒下牢狱去到耶利米那里”,说明以伯米勒考虑周到,在这件事情上闪现出他思想的光芒。单用绳索就足以救耶利米上来,但以伯米勒还提供了碎布和破烂衣服,使绳索不致勒入老先知的皮肉。就这样耶利米从地牢的淤泥中被拯救了出来。

    “碎布和破烂衣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预言之灵:
    《一同在天上》八月 第42段
        【你若今日蒙上帝悦纳,则基督若在今日复临,你就已经预备妥当了。我们所极需的乃是基督在心里成形,作为有荣耀的盼望。我们甚愿你们要深切诚恳地仰望耶稣基督的义。你们那些陈旧破烂的自以为义的义袍不能保证你们进入上帝的国,只有那在天国织机上织成的礼服━━耶稣基督的义━━才有这样的功效。它必使你们与凡成圣的人一同承受产业。这也是我们所想望的。其价值胜于一切属世的利益;胜于你全部的田产;也胜于凡有限的世人所能给你们的一切尊荣。】

    证言精选卷二,四十 “证言”的性质及感化力,第9段
        【随即有一天使吩咐我起来,我所目击的情形是无法形容的。在我面前有一群人,披头散发,衣服破烂,面露惊惶绝望之色。他们行近我,用他们的衣服摩擦我的衣服。及至我看自己的衣服,竟然都染上了斑斑血迹。我又再度在伴随我的天使足前仆地如死。我说不出一句推辞的话,心中只希望离开那圣地。那天使把我扶起并说道:“这不是你现在的情形,不过让你看见这场面之后,使你知道你若忽略不向别人传上帝所启示给你的事,你将必处于何种的境地。”有这严肃的警告在我面前,我便出去向人传述上帝所赐的责备与指导。】

     从以上两段预言之灵我可以看出:破烂衣服,就是代表污秽的不圣洁的品格,也代表真假掺杂的谬道。真假掺杂的谬道会使人得到义吗?是不可能的!那么耶利米从淤泥的枯井里上来,为什么需要碎布和破烂的衣服作最细嫩软弱的胳肢窝的垫布呢?因为不使两胳肢窝的皮肤受损。这就象征现在的《耶利米书》受到压制,不能敞开使更多人得到它,当它将来从属灵的淤泥中拉上来的时候需要属灵碎布和破烂衣服作铺垫,那碎布和破烂衣服代表什么呢?就是代表曾经F讲过的真谬掺杂的《众先知书》,因为有它做铺垫,虽然它不完全正确,已经成了属灵的碎布和破烂衣服,但是它使很多人知道了《众先知书》信息,有原来这个《众先知书》做垫底,后来理解《耶利米书》就清楚明白多了了,即使《耶利米书》可能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后来的人也不会受到灵性的损伤了,因为吸取了原来的教训,也给予没有应验的信息以更多的谅解和宽容,这也是上帝允许的。所以《耶利米书》要敞开使万民看到还是需要这些碎布和破烂衣服作铺垫的。只有原来的《众先知书》给我们做铺垫,我们在讲解《耶利米书》和《耶哀》《以赛亚书》的时候才更加完全、更加清晰,大家的理解也更宽容,因为吸取了教训。现在是不是这样呢?是的。原来的《众先知书》对我们还是有帮助的。是不是?正是!

     当耶利米从地牢淤泥中出来后又被重新监禁在原来的护卫院中。这时西底家又来求问耶利米。
【耶38:14-16】西底家王打发人带领先知耶利米,进耶和华殿中第三门里见王。王就对耶利米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丝毫不可向我隐瞒。”耶利米对西底家说:“我若告诉你,你岂不定要杀我吗?我若劝戒你,你必不听从我。”西底家王就私下向耶利米说:“我指着那造我们生命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杀你,也不将你交在寻索你命的人手中。”

   耶利米从监牢中出来后,西底家仍死心不改,继续就耶路撒冷前景命运的问题问计于耶利米。“进耶和华殿中第三门里”,可能指圣殿里面的第三道门,说明这是个重要的秘密会见地点。“我要问你一件事”,显明国王既不愿尊重先知的劝告,也不想完全不听他的话(耶37:17)。西底家这么慎重其事地来求问耶利米,也说明他一直在犹豫、徘徊和观望当中。他一方面又感到耶利米信息的确实性,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也不希望相信这是真实的。就如同我们每个人为某件事情祷告祈求上帝一样,明明上帝给了我们确据,但因为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就不愿接受现实,又继续缠磨上帝,希望那个凭据是错误的,而惟愿重新得到一个凭据,不断纠缠上帝。是不是?西底家就是这样!
     当西底家继续求问耶利米时,为了吸取原来说实话遭监禁进地牢的教训,耶利米说道“我若告诉你真实的信息,你岂不定要杀我吗?我若劝戒你,你也必不听从我”,所以不如不讲!为了打消耶利米的顾虑,西底家就指着上帝起誓:“我必不杀你,也不将你交在寻索你命的人手中”,西底家就用这样的誓言来消除先知对他的顾虑。西底家这个时候如果接受先知的劝解,听从上帝的旨意,他还是大有希望,可以扭转乾坤的。我们看:
    《先知与君王》37章被掳到巴比伦
    【后来王又再度私下把耶利米叫来,命他忠实地说明上帝对耶路撒冷所有的旨意。耶利米反问王说:“我若告诉你,你岂不定要杀我吗?我若劝戒你,你必不听从我。”于是王与先知私下订了约。西底家保证说:“我指着那造我们生命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杀你,也不将你交在寻索你命的人手中。”(耶38:15-16)
这时王还有机会可以表示听从耶和华警告的意愿,借此使那正降于耶路撒冷城和全国的刑罚中掺合一点怜悯。当时所传给王的信息是:“你若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你的命就必存活,这城也不至被火焚烧,你和你全家都必存活;你若不出去归降巴比伦的首领,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们必用火焚烧,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
    即使到了耶路撒冷已经被包围的时候,西底家如果悔改顺从上帝的旨意,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他的命也必存活,耶路撒冷城也不至被火焚烧,他和他全家就都必存活!反之,结局也就不言而喻,那就是他和他全家都要被掳去巴比伦为奴,他自己和全家都要悲惨地死在异地他乡,耶路撒冷也要毁灭在他的手上。后来西底家的选择是怎样呢?

    《先知与君王》第三十七章 被掳到巴比伦,第20段
     【西底家的懦弱乃是一种罪恶,他也为此付出了可怖的代价。敌人象无可抗拒的崩雪般长驱直入,蹂躏全城。希伯来的军队溃乱败退。全国都被征服了。西底家被捉拿,他的众子当着他的面被杀。而他本人则被剜掉双眼,并被掳离开耶路撒冷,到了巴比伦就悲惨地死了。那四百年来矗立于锡安山上的壮丽圣殿也没有幸免。“迦勒底人焚烧上帝的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用火烧了城里的宫殿,毁坏了城里宝贵的器皿。”(代下36:19)】
这就是西底家再三选择背信弃义、违背誓约的最终结局。由于西底家的懦弱,没有维护真理坚持正义的心,失去了起码的道德原则,选择了与上帝为敌,付出了可怖的代价。今天到了末时代,属灵的犹大王一再选择背道,违背誓约,那么最终的结局就是,“迦勒底人焚烧上帝的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用火烧了城里的宫殿,毁坏了城里宝贵的器皿”,这就意味着上帝的教会(真理)要被属灵的迦勒底人——天主教谬道吞吃,毁坏和消弭!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属灵的耶路撒冷——中国也将重演公元70年耶路撒冷遭洗劫的历史。这就是耶利米给西底家的再次求问坚定明确的答复!
【耶38:17-20】耶利米对西底家说:“耶和华万军之上帝、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你若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你的命就必存活,这城也不至被火焚烧,你和你的全家都必存活。你若不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们必用火焚烧,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西底家王对耶利米说:“我怕那些投降迦勒底人的犹大人,恐怕迦勒底人将我交在他们手中,他们戏弄我。”耶利米说:“迦勒底人必不将你交出。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这样你必得好处,你的命也必存活。
    从耶利米给西底家三番五次的劝告当中可以看到上帝的慈爱一直在感动西底家顺服,上帝不忍看到祂所爱的犹大王国就此消亡,在西底家不断地求问过程当中上帝借着耶利米也耐心地反复显明上帝不变的旨意,迟迟没有降下的刑罚显明上帝仁慈的怜悯和等待!
    西底家王对耶利米说:“我怕那些投降迦勒底人的犹大人,恐怕迦勒底人将我交在他们手中,他们戏弄我。”耶利米的答复是:“迦勒底人必不将你交出。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这样你必得好处,你的命也必存活。”当西底家对于归降巴比伦王有诸多的顾虑时,耶利米从上帝的立场给他保证不至于被戏弄,命也可以得蒙保存。

    如果西底家仍不肯归降巴比伦的话,就等于违背原来的盟约,也是不顺服上帝的旨意,被刑罚的结局决不逃脱。同样这也说明,今天背道的最后犹大王如果肯接受《耶利米书》对他们的指正并悔改相信这重要的信息的话,也可得蒙保存。先知苦口婆心地说明不用顾虑那些信徒的戏弄和嘲笑,只要悔改,哪怕在最后的时刻还是有机会的。是面子重要还是上帝的真理重要,西底家在乎自己面子的尊严导致凄惨的结局,今天背道的小群人同样顾虑面子,置上帝的真理于不顾,将自己的威严置于上帝的真理之上,酿成千古罪孽。今天小群人如果在这么确凿的信息面前仍刚硬如西底家,后果也是不言而喻!
【耶36:21-22】你若不肯出去,耶和华指示我的话乃是这样:犹大王宫里所剩的妇女必都带到巴比伦王的首领那里。这些妇女必说:你知己的朋友催逼你,胜过你;见你的脚陷入淤泥中,就转身退后了。
     耶利米继续预言:如果你不听从警告归降巴比伦的话,上帝的话就是这样:“犹大王宫里所剩的妇女必都带到巴比伦王的首领那里”,“所剩的妇女”,指先王的妻妾和西底家自己的妻妾,都会被“巴比伦王的首领”掳走。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预表教会里那些愿意顺从真理的信徒,最后要离开小群人,知道他们的首领是错误的,他们转身退出了谬道的群体。这些妇女就发出什么感慨呢?
“这些妇女必说:你知己的朋友催逼你,胜过你;见你的脚陷入淤泥中,就转身退后了。 ”“你知己的朋友”,直译就是“说你有平安的人,说你正确的人,你当做知心的朋友的人”,就是那些骗国王说形势定会好转的人,耶路撒冷不会毁灭的人。就是预表那些说小群人的方向是正确的人,说相信阴历安息日和原始点是真理的人,说阴历安息日才是上帝给我们新亮光的人;说《耶利米书》不是现代真理,而阴历安息日才是现代真理的人,这些就是你认为是知己、把他们当作朋友的人。这些人怎么样呢?这些人在催逼你,最后胜过了你。西底家是不是被舆论左右,成了迎合公众意见的奴隶?最后委曲求全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牺牲了真理,迎合假先知的胃口,酿下了千古罪孽!
    今天谁在催逼现代的西底家——小群人呢?最后又胜过了小群人呢?就是那些“你知己的朋友”,F铁了心跟从阴历安息日谬道,就是拜那些他认为知己的朋友所赐。在前面驳斥阴历安息日谬道的时候我们也讲过,F最先是抵挡这个谬道的,后来在XX等人的怂恿与诱惑下,完全屈服了这个谬道,正是西底家最后背道经历的活写照!
    “这些妇女见你的脚陷入淤泥中,就转身退后了。”这些妇女是谁?就是犹大王宫所剩的妇女,就是预表后来脱离小群人谬道的人。这些人看见王的脚陷入淤泥中,就转身退后了。很显然,“淤泥”在这里就是谬道,也就是“阴历安息日”谬道,也包括“原始点”谬道。也就是说,这些信徒看到小群人首领的错误后,知道他被“知己”所害,接受了谬道,就转身离开了小群人,而顺从了真理。我们“最后的复兴”正是这些剩下的妇女组合而成的。“淤泥”刚才我们已经讲过,就是污秽不圣洁之物,指谬道。
    前面说耶利米被西底家一伙投进“淤泥”,然后又被拉起来;这里又说到西底家王自己的脚也陷入“淤泥”中,意味深长。实则是一种鲜明的对比,耶利米是被他们强行投进“淤泥”,但上帝使他脱离淤泥,还他清白;而西底家王是被知己催逼,且被他们胜过,情不自禁又甘心乐意陷入淤泥,然后那些王宫里的剩下的妇女(余民)看明了他的真实状况,就转身离开了他,做出智慧的决定,而顺从了真理——《耶利米书》。

【耶36:23】“人必将你的后妃和你的儿女带到迦勒底人那里;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必被巴比伦王的手捉住;你也必使这城被火焚烧。”
“你的后妃和你的儿女”代表谁呢?就是代表追随西底家——小群人谬道的人,这些人就没有前面剩余的妇女智慧了。他们将被掳为奴,也就是被巴比伦谬道掳去。结果如何呢?“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必被巴比伦王的手捉住;你也必使这城被火焚烧”。事实也正是如此,西底家最后的命运正说明耶利米预言的完全成就。这些追随小群人谬道的民众同样遭致毁灭的命运!

    《先知与君王》37章被掳到巴比伦
    【西底家的懦弱乃是一种罪恶,他也为此付出了可怖的代价。敌人象无可抗拒的崩雪般长驱直入,蹂躏全城。希伯来的军队溃乱败退。全国都被征服了。西底家被捉拿,他的众子当着他的面被杀。而他本人则被剜掉双眼,并被掳离开耶路撒冷,到了巴比伦就悲惨地死了。那四百年来矗立于锡安山上的壮丽圣殿也没有幸免。“迦勒底人焚烧上帝的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用火烧了城里的宫殿,毁坏了城里宝贵的器皿。”(代下36:19)
       在尼布甲尼撒最后攻陷耶路撒冷的时候,许多人虽然逃脱了长期围困的恐怖,但仍不免死于刀下。在那些幸存的人中,有一些--特别是祭司长和国内的首领臣宰,都被带到巴比伦,在那里被定为叛徒而处死。其他的人则被掳去作尼布甲尼撒和他子孙的仆婢,“直到波斯国兴起来。这就应验耶和华借耶利米口所说的话。”(代下36:20-21)】
  西底家最终悲惨的命运,以及耶路撒冷的毁灭昭示末后属灵的犹大王——小群人的湮灭,也暗示了老底嘉教会的寿终正寝,最终被吐出来的时刻已至!
【耶36:24-28】西底家对耶利米说:“不要使人知道这些话,你就不至于死。首领若听见了我与你说话,就来见你,问你说:‘你对王说什么话不要向我们隐瞒,我们就不杀你。王向你说什么话也要告诉我们。’你就对他们说:‘我在王面前恳求不要叫我回到约拿单的房屋死在那里。’”随后众首领来见耶利米,问他,他就照王所吩咐的一切话回答他们。他们不再与他说话,因为事情没有泄漏。于是耶利米仍在护卫兵的院中,直到耶路撒冷被攻取的日子。
     当耶利米坦然无惧地再次强调背逆的犹大王朝不可逆转的命运之后,西底家甚至不愿让任何人知道耶利米传给他的信息。胆怯懦弱的国王害怕让人知道他与先知的交谈,就让耶利米加以隐瞒。耶利米答应了国王的要求,“照王所吩咐的”回答首领们。耶利米保留了不属于首领们的信息,这并没有错,就像先知撒母耳奉上帝的指示所采取的相似做法那样(撒上16:2)。西底家王和先知之间的交谈显然没有泄露。如果西底家和耶利米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西底家认为自己的处境会更加艰难,而且届时他将无法保全耶利米的性命。
    直到耶路撒冷失陷为止,耶利米一直在护卫兵的院中被严密看守。看预言之灵的解释:
    《先知与君王》37章被掳到巴比伦
    【王真是太懦弱了,甚至不愿他的朝臣和民众知道他曾与耶利米会谈过,惧怕人的心理已全然控制了他。西底家若勇敢地坚立,声明他相信先知所讲的业已应验一半,就可避免何等的毁灭啊,他应当说:“我决定顺从主,并拯救这个城邑免于全然毁灭。我不敢因畏惧或讨好人而不顾上帝的命令。我爱好真理,恨恶罪恶,所以我愿顺从以色列大能者的训示而行。”这样,民众就会尊重他勇敢的风度,而那些经常徘徊于信与不信之间的人也会为正义而坚立了。这种勇毅与严正的行为,自必使他的臣民激发钦佩和效忠之心。他就会获得足够的支持,而犹大就必能免于杀戮、饥荒与大火等难以形容的灾祸了。】
  由于一直以来不愿为真理而站立,恐惧胆怯被撒旦操纵的心已完全在西底家心中占了上风,圣灵的声音愈发微弱,直至完全消灭。耶路撒冷毁灭的悲惨命运也因着昏庸的国王在劫难逃。如果在圣城毁灭的前夕,西底家能勇敢地站出来承认先知所讲的预言已应验一半,那也可避免何等的毁灭啊!哪怕西底家只要面对民众说一句“我决定顺从主,并拯救这个城邑免于全然毁灭。我不敢因畏惧或讨好人而不顾上帝的命令。我爱好真理,恨恶罪恶,所以我愿顺从以色列大能者的训示而行。我相信耶利米的信息来自以色列的圣者,我愿顺服盟约”,那耶路撒冷的结局是何等的不同啊!如果西底家这样做的话,民众就会尊重他勇敢的风度,而那些经常徘徊于信与不信之间的人也会为正义而坚立了。这种勇毅与严正的行为,自必使他的臣民激发钦佩和效忠之心。他就会获得足够的支持,而犹大就必能免于杀戮、饥荒与大火等难以形容的灾祸了!
     这给今天的教会什么教训呢?那就是说,如果今天小群人的首领敢于承认自己背道的罪,向民众发出一句“我错了,我承认自己自己接受阴历安息日谬道是错误的,是应验了《耶利米书》预言,应验了《何西阿书》第三个孩子的预言,我愿收回我认可阴历安息日的言论、、、”,那么小群人的境况将是何等的不同啊!也就不会遭受“祸哉!这流人血的城,我也必大堆火柴, 添上木柴,使火着旺,将肉煮烂,把汤熬浓,使骨头烤焦(结24:9-10)...”的命运啊,教会的历史也就要改写呀!但是一切的迹象表明,现代西底家所走的道路正是古犹大王——西底家经历的重演,其命运也必将如影随形,如出一辙;《耶利米书》预言也必如期应验!

   欲知末后教会历史如何演绎,请继续关注耶利米书第39章!



db57b107606f2076bcba1c15a1e9d477.jpg


676bdcff6776bd61262b489823ee1338.jpg




哎...哈利路亚,签到来了4...
金灯台团契欢迎您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