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要促进教会的复兴,有两大必要方法,其一是影响人,其二是影响神。真理是用来影响人,而祷告是用来感动神的。当我说到感动神时,并非意指祷告能改变神的心意、特性或祂所既定之事。但借着祷告能帮助改变我们的内心,将原本不符合祂要求的加以改变,以符合祂的工作。一个罪人悔改,他的内心状态使他合乎神赦免他的条件,神是随时都准备好要赦免他,所以当这个罪人改变心意并悔改了,就无需再求神改变心意以赦免他。因为罪人的认罪已符合了祂赦免的要求,在这时候神的行动与他是同步的。所以当基督徒献上有效的祷告时,其心灵态度已使神不得不回应他们的要求了。祂从未吝惜扣住祂的祝福——只要人们存心正直,作正确的祷告就行了。
祷告一如许多真理般,是导向复兴之链带上的一个重要环结。许多人为了叫人得救而广传真理,却不太注重祷告。他们又传、又讲、又散发单张,大发热心,却发觉无甚功效,因而大惑不解。其原因乃在,他们忘却了另一个必要部份:有效的祷告。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如果没有神的圣灵,真理根本无法产生效果,而圣灵是唯有在人祷告时才会赐下的。
往往那些最喜欢讲真理的人,都不是最喜欢祷告的人。这情形实在令人无法乐观。因为除非他们拥有祷告的灵(或除非有其它人拥有),否则真理的本身只会使原本顽梗的人更加刚硬。也许等到审判的那日才能发现,除非真理的表象与祷告之灵相辅相成,否则那些热烈传讲真理的人将毫无成果可言。
然而也有一个背道而驰的极端,并非过分强调祷告,而是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虽然有了不住的祷告,但只靠祷告也许可能一事无成。因为罪人的得救并非来自与圣灵直接的接触,而是借着真理。如果光凭祷告,却不施以真理的教导,那不啻是试探神。
一、何谓有功效的祷告
(1)有应验及大有功效的祷告并不只存于慈仁的愿望中。慈仁的愿望无疑是讨神喜悦的,而且充满在天堂所有圣洁的天使中。然而那并不是祷告。人类虽可以像天使及荣耀的灵一样,同时拥有这种愿望,但这并不是经上所说的有功效的祷告。有功效的祷告远超过这些。
(2)有效验及有功效的祷告,是一种寻求后而得蒙祝福的祷告。那是一种具有感动神的功效的祷告。有功效祷告的最高理想就是使它对所求的目标产生影响。
二、大有功效祷告的重要特质
我无法将构成有功效祷告的所有细节一一阐释详尽,却愿提示一些重要特质——这是要作有功效祷告的人所必须遵行的。
(1)他必须为一个确定的目标祷告。如果他的祷告只是漫无边际——没有显著而独特及确定的目标,就不必期望这样的祷告会应验。他的心中须先定一个特别的目标。现在先来谈谈个人私下的祷告。许多人都会离开众人,单独进入他们的房间去“祷告”,只单单因为“他们需要把祷词说出来”。往往时间到,他们就会习惯性地开始祷告——无论在早晨、或晚间,或任何时候。但是由于没有什么要说的,脑海中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所以他们只有跪下来,想到什么就祷告什么——即当时在脑际闪掠浮现的任何事物。而等到祷告结束之后,他们却几乎说不出自己到底刚才祷告了些什么。这是一个失效无用的祷告。倘若有人径自闯进州议会,大声疾呼:“现在正值冬季,是州议会开会期间,也是我应当提出请愿的时候了!”可是他的请愿提案却很含混笼统,不知所云,我们会作何感想呢?你认为像这样的请愿案会被列入会议章程中讨论吗?
人必须先在心中预定一个确定的目标。如果一次同时为许多不同的目标祈求,这祷告就无法具有功效。因为人心是无法在同一个时间内,将其注意力专注于不同的事物上的。圣经中所记载有效祷告的例子,都是专注祈祷。你四处观察探看,便可发现,凡祈求蒙福的祷告,都是有确定目标的祷告。
三、神为什么会要求这种祷告
我要陈述一下何以这些事对于有功效的祷告如此重要。何以神会要求这么强烈的想望、这么迫切的祷告?
(1)这些强烈的想望说明了神强而有力的情感。这些祷告的人就像神一样,对那些顽梗的罪人真实的情感。当我看见一些基督徒为着爱罪人的灵魂而表现出惊人的爱的力量,就愈发对神那奇妙的爱,以及祂对他们得救赎所存的盼望,感到心有戚戚焉。我曾看过一篇关于某次大复兴中一位妇人的故事,从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由于她对罪人的灵魂有着难以言喻的同情与爱心,所以不时有一种窒息感。我们目睹圣灵在基督徒身上产生这么深钜的忧伤,为着罪人的灵魂而有如生产般的剧痛——神选用了最恰当的形容词,使我们能明白祂的情感、想望是多么地猛烈。是的,产难之痛,为罪人灵魂而有的产难之痛。
我曾见过一位男士,他的智能、体力都与一般男人无异,但当他为罪人呼求时,却往往会被一股强大、无形的渴望力量所压倒,以致筋疲力尽地扑在地上。我知道这对许多人来说实在是一大绊脚石,然而.只要教会中仍存有一些瞎眼、愚蠢的信徒的话,这情形势必将一直持续下去。但我绝不怀疑这些事乃出乎神圣里的工作。哦,愿所有教会在祷告时,都能被产难之灵所充满,直到有一朝新的国度诞生为止。
神的话告诉我们说:“因为锡安一劬劳,便生下儿女。”(赛66∶8)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一次,我曾问一位信徒这个问题。他对我们所说的有效祷告提出异议,于是我问他锡安劬劳作何解释。“哦,”他说:“它的大意是说,只要教会能够跟上福音的脚步,就是所谓锡安在‘旅行’。这样的同行即称之为‘旅行’。”(按:劬劳即生产之阵痛,英文是travail,与旅行travel音近.故讹。)这两个名词是截然不同的,明白吗?
(2)我前面所指述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完全是因目睹罪人的危险,而自然表现出的一种仁爱之心。这种反应是合情合理的。假如现在一些妇人远远看见有一个人家失火了,其中有人被烧死,尖叫声不绝于耳。眼见这种可怕惨象,他们一定会觉得万分难过,甚至有人因哀伤过度而晕厥过去。然而,在场必没有人会感到纳闷,或说她们实在是太愚蠢.太莫名其妙了。如果她们没有这么激烈的反应,那才真叫人感到奇怪呢!同理,那么当基督徒历历如绘地看见罪人陷在那可怕的地狱之火中,而有上述所形容的反应出现时,旁人又何必要大惊小怪呢?事实上,那些没有这种感觉的人,就是没有真正的仁慈,他们的虔诚也不过是表面工夫而已。我并无意鲁莽地论断人,或滥肆攻讦,而是说出事情的真象;人们或许喜欢随心所欲地谈论,但我十分清楚这种虔诚只是肤浅皮毛。这绝非吹毛求疵,而是不争的事实。
人们有时会希奇为什么基督徒会有这种感觉。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这正是当他们看到罪人陷入危险境遇时,就其天性、理性、观点,对神的极度虔诚和对人的慈心,所表现的必然反应啊!
(3)当一个基督徒的灵受到重压时,必须求得释负才行。神所以会将一块石头放在基督徒的心上,乃是为了要引领他去亲近祂。基督徒通常总是心存不信,以致无法得当地操练倚靠神,直到有一天神加给他们一个重担,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才只好到祂面前去求释负;许多罪人悔悟的情形都是一样。其实,只要他信靠耶稣基督,直接来到祂面前,神极愿意立即就悦纳他。但罪人总是退避三舍。他总是裹足不前,再三挣扎,宁可在罪的重轭下呻吟,也不愿投奔于神,直至自责的重负压得他不能再活下去为止。当他在绝望中,眼看自己就要坠入地狱了,于是才奋力一跃,作最后的冲刺,投入他唯一的希望——神慈爱的怀中。他早就应该前来了。神并不喜欢看到他如此痛苦忧伤。
所以,当基督徒背负着灵魂的重担时,他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祷告,但重担却始终无法卸下,痛苦也未尝稍减,因为他们从未凭信心将一切交托给神。然而,他们至终是无法卸下这个重担的。只要他们尚有一丝仁慈之心存在,就会继续维持,且愈来愈加重。除非他们抵挡并消灭圣灵的感动,否则绝对无法释此重负。最后,直到尽头,他们唯有奋力一蹬,将重担卸给主耶稣基督,像孩子般全然地信靠。之后,他们才会有如释重负之感,确信他们所代祷的灵魂必然会得救。心中的巨石业已挪去,神似乎以甜美的抚慰保证祂的应允。我们常见基督徒在经过如斯挣扎、迫切的祷告后,必得着这种释放,并发现有至甜至美、属天的情愫涌出——全人甜美、荣耀地安息在神里,得享“难以形容、满有荣光的大喜乐”。
你们当中有谁认为今天的信徒已无法经历这样的事了?若我有足够的篇幅,就可列举给你看,自爱德华兹和一些知名的作者以来,类似的事例和描述实在是屈指难数(注六)。你会问:“为什么我们这里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呢?”我告诉你,那绝不是因为你比乡下的基督徒更聪明、更有才华.或对信仰的本质更有远见、更坚定、更虔诚。我告诉你,不是的。你非但不能自以为傲,认为已经免于冲动,反倒应该觉得羞于见人,因为在都市中的基督徒是何等地世俗化,又是那么拘泥、骄矜、讲求时髦,不能降卑下来俯就这种属灵层次。哦,我多么希望在这个都市中,在这个教会里能有这样的灵存在。我知道如果有这些现象,那将会十分喧闹吵杂。但我们无法管那么多。若他们喜欢,就任由他们去说嘉丹教堂(注七)的那班人太吵了。如果我们的生命能像我所形容的那样与神够亲密,享受祂甜美的灵,又何妨呢?我们毋需为此事忧惧。
注六
据佛来明说,苏格兰最有价值的传道人布鲁斯在爱丁堡服事期间,“就像一道光照亮整片土地,他讲的道句句都带着圣灵的大能与功效。他是那些为非作歹者的克星,神的权柄借着他彰显出来。他的容貌甚具威严,所以在当地赢得极大的敬畏与尊崇,即使连那些自称是讨厌神的人也不例外。然而,最令人吃惊的一次印象,莫过于有一次英王詹姆士曾当着众人面前声明,嘉许他的价值堪抵得上英国的一半,……布鲁斯是一位伟大的“摔跤手”,他比任何人都还认识神。”(摘自《圣经话语的实现》)
注七
纽约的老嘉丹街戏院,本来是一座罪恶的大本营,却被一个财团——其中包括达班和芬尼的几个朋友给买下来了。凯勒博士说,那是在一八三一年大复兴的最高峰,有两位男士透过一个租赁经纪人要买下他的租赁权。经纪人问说,“做什么用?”“作教会用。”他们这么回答。“做…什…么?”他很吃惊地问。“一所教会,”他们又重复说了一次。这人惊讶万分的不禁落下泪来,说:“您们可以拥有它,而且我还要为此囊赞一千块钱。”
在某次早晨的戏剧排演完毕时,诗班唱出了“白白恩典”的美妙诗歌,而达班先生则向演员们宣布,当晚在那个舞台上即将有布道会。当这座房子首度被奉献出来服事神时,芬尼的讲坛题目是:“谁与主站在同一边?”酒吧间被改为祷告室,而第一位得救的则是一位演员。几年下来,这座建筑物一直被用来作为复兴的布道处所,芬尼也一直在该处讲道,直到百老汇大会堂竣工为止。凯勒博士也说过,类似的事发生于一八五七至八八年的复兴期间。当时的聚会也是从波顿戏院开始的。(见苏珊华德所著《百老汇大会堂兴建史》。其中论及:“芬尼为这所教会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印记,因此这座会堂的兴建史若省略这位‘复兴布道家王子’的事工与人格不谈,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4)有时,祷告之灵所加诸于身体的一些反应,根本与信仰无关。那只是由于身体太虚弱,而被魂的感觉所压垮。这些身体的现象绝非有功效祷告的重要因素,而只是情绪极度兴奋的身体反应。在革命期间,国会大厦的守门警卫由于听到令人喝彩的报导,一时竟然扑倒死于柜台上。我也曾认识一位住在罗却斯特的妇人,她经常迫切地为她女婿的得救祷告。有一天早晨,他去参加教会的忏悔聚会,而她留在家中为他祈求。聚完会,他回到家中时,已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这位岳母喜出望外之余,竟然倒地而死。不容置疑的,这类信仰上的果效是一般情绪反应所无法比拟的。它并非祷告的要素,而是内心耗损、努力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5)神之所以要求我仍操练迫切祷告的原因,乃是要在基督与教会之间形成一股结合的力量,创造出同情。正如当初基督降世,是要将祂的恩慈心肠向世人倾吐,涌流出来,并引导祂的子民能同其情,与祂配搭,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他们将能感受到基督所感受的——对罪人充满了怜悯,以致他们不能使自己幸免。因此,这就是何以传道人能在对罪人讲道时,十分成功地得人;他们通常都拥有一股怜悯、为灵魂得赎而涌出的热望,并在他们的话语中,信息里表露无遗,仿佛耶稣基督借着他们说话一般。他们口中所出的言语,是何等地清新、温暖,犹如发自基督的心一样。这并非说祂将话口授给传道人,命令他们复诵,而是激起他们向罪人表露的情感。然后,你就会看到听众动容,好像基督亲自借着器皿的嘴唇说话似的。
(6)为罪人灵魂的产难之痛,能使善心的基督徒与初得救者之间,产生一股特别的结合力。那些初得救的人,经常都会对曾为他们祷告的人显得特别亲昵。这种感情有如一个母亲对她头生的儿女一样。当保罗说:“我小子阿!”其意境有多美啊!他对他们的心是何等火热与温柔。“我小子阿,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他们已退却,而他像一个做父亲的为浪子忧伤——“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加4∶19);“基督……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西1∶27)。在每次复兴中我常注意到,那些具有祷告之灵的人是如何地爱护这些初蒙恩的得救者。我知道,这对没有感觉的人而言,无异于在跟他讲大代数一般。但那些为罪人灵魂之得救作迫切祷告,且经历过摔跤忧伤的人,是你所可信赖的。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刚得救的灵魂就像初生儿在母亲眼中那样幼嫩可爱。他为他们担忧,为他们祷告,并将他们带到主耶稣基督面前,说:“看哪,我与耶和华所给我的儿女。”(赛8∶18;参来2∶13)
(7)神之所以要求这类祷告的另一个原因是,此乃教会唯一可妥当预备,并在毫发无损的情形下,接受大祝福的途径。当教会在神面前蒙灰俯伏,忧伤、迫切地祷告时,就有极大的祝福与益处临到他们。然而同时,如果他们接受祝福却未有谦卑俯伏的灵,那么就会使他们变得吹嘘而自傲。唯有俯伏下来,才能使他们更圣洁、更有爱心,也更谦逊。
四、这种祷告获益良多
先知以利亚为以色列家的荒凉感到哀伤;当他看见已无其它方法可以有效、永久地制止人民拜偶像时,就祈求神的审判临到这个犯罪的民族。他祷告祈求不要下雨,雨就停了三年六个月不落在地上,直到这些百姓被逼到尽头。而当他看到是该动怜悯之心时,他做了什么事呢?我们看他上了山,屈身在地祷告。他希望能独自祷告,就七次叫他的仆人离开他,好让他作忧伤、迫切的祷告。到了最后一次,仆人告诉他有的小片如人手般大的云出现,于是他立即挺直起膝盖——祝福已来临了。时刻已到,灾难就要被扭转了。“恩,但是,”你也许会说:“以利亚是一位先知嘛!”听着,请不要反驳。因为在使徒时代也曾成就了这等事。且看使徒怎么说呢?他说以利亚也和我们一样同具血肉之躯,这实在是一个大有功效祷告的例子,并坚称他们也该如此祷告(王上17∶1;18∶41-45;雅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