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74|回复: 0

漫谈古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2 21: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漫谈古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eba5847ec66616d289d15bbc7c15b16b.jpg


前面的部分:漫谈古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军事天才成吉思汗开启了蒙古帝国——超级国际性的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大。有一点不好,这个蒙古帝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做不好,所以蒙古帝国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的帝国。这种帝国没有共同的宗教认知,灭亡起来很快。在古代,你可以想象罗马为什么会用万神殿来收编各种信仰,不管你信什么,你都要给皇帝磕头,你得拜皇帝,这样皇帝才放心,万神殿就是罗马的维稳办和思想政治中心。蒙古帝国吃亏就吃亏在对思想的控制不严格,帝国内部宗教比较混杂,加上政治因素,搞到最后分崩离析了。帝国内部的元朝,选了藏传佛教作了国教,其他汗国则按照各自的情况,选择其他宗教。可以想像,如何选择宗教,这基本是一个政治决策。

我们不要以为古人对信仰是多么的虔诚,现代人衰败了,这很难说。古代的宗教思想就像现在的什么什么主义一样。你可以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其实他就是马克思宗教。古代的意识形态就是宗教意识形态,有本关于蒙古帝国的书里记载:“与吃素的佛教徒不同,基督徒可以吃肉,与节制的穆斯林不同,基督徒不仅可以纵情狂饮,他们甚至将此规定为一种强制性的礼拜仪式”,这是在说一个蒙古人为什么选择相信基督教,理由就是这样的。


你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你会笑,但那个时候,他选择基督教的理由就是这样的敷衍和肤浅。他不像我们还在这儿慕道什么的,不过我们不要崩溃,需要明白,等到政教分立后,人们有良心自由,才可能出现所谓虔诚的信仰。一个信仰,如果是别人拿着刀顶着肚皮,那很多人出于恐惧,稀里糊涂的也就信了。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这样,但是君主信什么,我就信什么,这是常态。

看古代的历史,会发现宗教性比较强的帝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宗教性弱的帝国,存的时间比较短。像中国这种,宗教性已经被弱的不成样子的,只能朝代更迭循环,等于灭国很多次,一次次都是靠人口堆积重新站起来。不相信永恒不变,就会受到各类思想的影响,国家的根基不会持久。罗马帝国,能够延续了上千年,要感谢基督教。坦率的说,没有基督教拯救罗马,罗马帝国早早地就灭亡了,蛮族人都是非常能打仗的,而没有罗马帝国,基督教必定会长存。

1269年,忽必烈请教皇派遣100个通晓各门知识的传教士来,我相信他可能是真诚想了解基督教。在古代世界,对整个帝国的控制,如果你信这个我信那个,是控制不了的。古代是个冷兵器世界,你有兵,人家也有兵。如果我有一个思想,很多人相信,我把这帮人聚起来,军事反抗你,这个帝国就很容易崩溃。


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能够存在那么久,跟上帝赐的福音有关系,福音是和平的福音,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不过等到后来民族国家渐渐崛起,就不一样了,政治因素大过了宗教因素,打起仗来,也是残忍的要命,宗教战争一百年不动摇,往死里打。想想初代教会,遭受300多年的逼迫,基督徒们居然都没有推翻罗马帝国,太能忍耐了。

整个大蒙古帝国,中国这一片归忽必烈统治。蒙古的领土那么大,中国是比较边远的。中国当时是个很重要的经济区,中国人很能生产东西,通过丝绸之路给中东、欧洲卖东西,民间经济比较自由。我们对元朝历史上有很多污蔑,但其实元朝没有那么糟糕。一帮野蛮人统治一帮文明人的时候,只能是放开手让大家自己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条件只有一个,你们不反对我。中国在蒙古时期,底层的文化生活很丰富,经济交往也很活跃。

元朝的时候中国那一套原来的文官体系,就是隋朝、唐朝开始建立的那套文官体系,科举考试什么的,在元朝停了。那么元朝过去后,明朝的这帮知识分子,这帮文人,想起在元朝的艰辛岁月,读书人没啥用,只能唱唱小曲,混迹于底层人民之间,他们心里就非常悲愤,所以他们对元朝的许多污蔑是可以理解的。

元朝过去之后是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自称以前当过和尚。他在整个建国的过程中,利用很多宗教势力和蒙古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朱元璋当时利用过穆斯林,当然他也很注意同化穆斯林,该杀的杀,该收买收买,强制让他们跟中国的汉族人通婚,朱元璋很多手下按现在的话说属于“回民”,都是归顺了的穆斯林。明朝前期有非常明显的宗教斗争痕迹。

明清时期的天主教来华,文化使者的角色要大过福音使者。来了之后,一边服侍皇帝,一边给底层人民传福音。这种策略其实在古代已经是很难得了,你能做到这一点特别不容易,而且明朝还是留下了属灵后裔的,比如李之藻、徐光启,这些都是大知识分子,他们都信主了。像宋美龄他们一家的信仰,要往前追溯的话,就能追溯到明朝徐光启这边。


明清时期天主教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中国的各样学术、政治,包括后来跟俄国打仗,都有传教士参与其中,帮忙搞翻译,谈判。直到礼仪之争,康熙禁教,才比较冷淡了。我们常说红衣大炮,明朝的时候叫红夷大炮,因为是西方人帮忙做的炮,后来清朝占据了明朝之后,因为以前把人家满族叫夷人,就是鄙视人家,所以改成了叫红衣大炮,避避忌讳。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在明末的时候,耶稣会的会士想要保明朝,跑罗马教皇处搬救兵,想着如果把明朝保下来之后,可能就会让整个中国基督化。这种想法我们现代人看起来会觉得比较奇怪,但是,这完全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让统治者信了之后,人民就会跟着信。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祭祀的责任,像天坛、地坛、寺庙等等,皇家是垄断了向天说话的权力,也垄断了教导百姓的权力。皇帝时不时发表圣谕、文件,让官员传下去宣读教化百姓,康熙禁教之后就颁布了一套文件让大家去学习,雍正皇帝又把这个给改了改,然后全国牵起了学习雍正皇帝系列讲话的热潮。

我们评价历史事件的时候不能做事后诸葛亮,政教合一是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就像现在政党必须有自己的统治思想一样。政教分立是典型的美国想法,是比较激进的,英国人敢这么想也没办法这么干,国王不打死你,主教们也不同意。主佑我王,英国人对君主有种朴素而复杂的情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想想这些历史脉络,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看到,首先持守真道,回归古旧福音,这一点永远是必须的,景教也好、也里可温也好、聂思脱利也好,都多多少少受到异教文明的影响,要么就成了自个民族的宗教,要么就自己人信,懒得传福音,要么就背离了福音的本质。比如景教受中国传统文化很深,看到景教那块碑就知道了,受佛教和道家影响很深,翻译上就无法撇清关系。

第二,背十字架,流血牺牲。这不单单是一个属灵上的说词,有时候真的是需要流血牺牲。晚清的教案,就是一个个局部的宗教战争!这边死人,那边死人,基督教入华真的是死了好些人,才有我们今天的福音。套用一句共产党的话,就是属灵前辈们的鲜血,为我们铺成了现在的路,不容易。另外,要与哀哭的人同哀哭,要给底层传福音。这就跟当时罗马帝国时期一样,你不给底层人士传福音,这个是有问题的,自取灭亡。

还有,坚持政教分立的原则。三自和家庭教会之间主要的冲突也在这里。三自支持政教合一,听宗教局的。但福音不是这样的,我们如果听他们的,就像前三次入华一样又会失败的,神不会绕过谁。圣经里讲,凯撒的归凯撒,神的归于神。

基督教一直在用命跟世俗化的君王做斗争,旧约中的先知给我们做了榜样,我就是不能听你的,你就是不能掌管我的灵魂,我的灵魂是完全属于上帝的,你可以杀死我的身体,但杀身体的不能杀灵魂。

基督教基本上驯服了整个世俗的权力,很难想象,军队独立、军队国家化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其他文明是难以想象的。古代的国家领袖都是集党政军于一身,基督教世界慢慢地把军队给驯服了,把权力关到了笼子里。军队、政府、法院、宗教,各部门的权力都制衡起来,各司其职,是一个文明社会最起码的规则。掌权者不能从上到下,从身体到灵魂一杆子打到底,如果这样人民就会没有自由。没有良心的自由就没有所谓的真宗教。


从整个的人类历史来看,宗教改革后的这五百年,是人类信仰状况最真实的一个阶段,虽然异端和乱七八糟的东西充斥着整个社会,但罪人的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啊。不要靠世俗权力去强制人民的信仰,强制的信仰是值得怀疑的信仰。

有时候想想,西方传教士为什么要给我们传福音呢?他们跟我们非亲非故,除非因为福音的缘故,我们在基督里是一个身体,我们都是主的羊,他们就有了这个义务。教会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大家要在灵里面合一,不但口头上说说,在现实中也要相互帮助,相互友爱。


穆斯林群体越来越昌盛就是因为内部非常团结,他们开兰州牛肉拉面馆的,都会有一些协会,会商量好“几百米内你不能再开了,你再开我就生意不好了”,如果别人欺负他们,他们就一致对外。生命共同体就是这样,要时刻明白你跟教会的弟兄姊妹是同一个肢体的!世界是一伙儿的,抽烟喝酒的是一伙的,那信主的也应该在一起,坏人都那么团结,被神称义的人心不齐,肯定是不对的。

还有,福音事工和怜悯事工齐头并进,恢复古旧福音,古代教会很积极的救助穷人。教会有能力就要去干,但一定要在真道基础上去做,要不然容易成为社会福音派。只做好事不传福音,是有问题的,特蕾莎修女就有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当下的文化,受各种异教思想、哲学思想影响特别大,在这样的环境中给人传福音,非常困难。所以要更新文化,这是我们每个信徒都应该做的。如果你是个厨子,你想下在你的职场如何见证你的福音。你是个老师,商人,搞建筑的,导演,作家等,应该怎样去做一件事,这是需要考虑的。


利玛窦、汤若望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首先要多读书,热爱学习。他们为了福音的缘故,学中文,还是古文,想想都很辛苦,我们中国人现在读古书,很多人都读不来。他们那个时候对学习的热爱,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要去护教,则要读更多书,了解更多。否则的话,写的东西过于浅薄,对内对外,没有多大冲击力,就很难造就别人。天主教包括汤若望他们所做的工作在当时已经很厉害了,还和和尚辩论过,不服不行。

现代教会就有点可惜,反智、反宗派、反神学、反教义,基督教内的这种风气,非常的不好。尤其城市里,中产积极的小梦做着,注重妻子怎么顺服,子女怎么听话,丈夫怎么能干,这些都很OK,但是应该要有更大的眼光,为教会、为基督去把自己摆上。如果我们仅仅是顾及自己生活的那个小天地,福音和世俗心理学有什么区别?耶稣的宝血,对没有重生的人来说跟心灵鸡汤差不多,不是吗?

基督教本身是一个有行动力的宗教。不管你是看福音书,还是看使徒行传,你首先看到的是大家在行动,然后才是一些讲论。教义是指导我们的,所以我们看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行动。不一定所有人都需要了解很重要的知识,但至少要有一批人要了解这些。尤其是做文化事工的,包括教会的牧者们都要了解,然后其他人就在主里头顺服牧者和这些做事工的人,但这一定要在基督里,在真道上分辨顺服。

历代教会都有两种情况,有人喊着说,我们要好生命,但这帮人不好好学习,糊里糊涂的,就是过种不咸不淡的道德生活,也不见得生命好到哪里去了。另外一种情况,有人天天研究基督教的学识,然后不去建设教会,不去传福音,不去服侍教会,不去爱人帮助人,越来越冷漠,这也是非常变态的。


如果你仔细去看的话,往往基督教学识复兴的时代,也是信仰复兴的时代,不管在宗教改革时期,清教徒时期都是这样子的,这个不矛盾。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坐下读经祷告,起来为主作工”,延伸一下,也可以说“多读书,多作工”,头脑和四肢都要发达。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漫谈了,很多话都是临时想到的,大家感兴趣,一定要去看相关的书籍。感谢神,求神帮助我们,与我们同在。

其他阅读:
原创|丁书奇《长城》:保卫长城,还是保卫自由

《敦刻尔克》:关于战争与信仰的反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7f7931add6a0d87f1c264b40bce551c7.png
欢迎赞赏,谢谢支持
03ec3f3a4fef6d31272c45e6b36ce015.jpg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金燈台團契歡迎您 立即登錄 申請戶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