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412|回复: 0

深度文章:中国青少年事工的危机和挑战(推荐:家长/教会领袖必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 17: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深度文章:中国青少年事工的危机和战(推荐:家长/教会领袖必读!)



bf66128e7f7b35fb1b3e97989770a8aa.jpg

  讨论当今中国青少年事工之前,我们需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今天的青少年群体有何特点?他们的困惑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今天的家长和教会对青少年的了解有多少?在青少年事工方面教会有什么责任?与教会的宣教使命和神的国度有何关系?圣经是怎样教导我们来关注青少年的?
让我们先从一个青少年夏令营谈起。


一、从夏令营看青少年的现状


2013年夏天,有61位青少年参加了为期四周,以品格训练为主题的夏令营。这些中学生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的不同家庭背景,年龄为12至16岁。其中有80%来自基督徒的家庭,其中数十位学生的父母为教会领袖。另外20%的学生来自其他宗教或无信仰的家庭背景。大约10%的学生的父母是离异的或单亲。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夏令营。夏令营的目的是让他们认识自我和生命的意义,学习彼此沟通、彼此接纳、彼此尊重。笔者综合四周对青少年的观察,在此列举一些案例,供家庭和教会反思。


1.无人生目标,信仰和生命都是父母的


笔者与好几位基督徒家庭出生的青少年谈过话,包括传道人的子女。他们中80%以上是挂名的基督徒。他们从小去教会是为了取悦父母。在父母看来只有孩子去教会,受洗了就是基督徒,但这些孩子的信仰只是知识和理性层面的,有的甚至对基督信仰非常反感。一上初中他们会找出种种理由不再去教会。一位15岁的男生(其父为传道人)明确地告诉笔者,他不愿意信耶稣,因信耶稣让他不自由。他把信仰看成是一种束缚。笔者在各地访问过一些基督徒家庭的青少年。据他们说中学里基本上没有人信耶稣。可见,孩子在教会里流失是从上初中开始的。


夏令营中有好几个孩子是被父母“骗”或逼着来的。虽然他们当中很多最后愿意留下来,但是父母替青少年作决定,不与他们商量,不尊重他们,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导致他们强烈的反叛、抵触,甚至对父母的不信任。在受父母掌控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主见和创意,也不愿向人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青少年会说,“我从来就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没有想我的生命与上帝有任何关系。”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父母仍把孩子看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按自己的方法在控制或“塑造”他们。很多孩子因而没有生命的目标,只是为了父母而活。


f0588a9b60190a7e98f255b8f9f3459f.jpg


2.不感觉到被需要


夏令营期间安排一周让学生去社区服务。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一个陌生的社区,去了解居民的状况。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口与生人沟通和提问。他们就硬着头皮去采访一些居民,其中主要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要。随后按各组了解的情况,设计出一些方案来服务居民。这一次的社区服务开拓了青少年对社区的视野,引发出很多学生对社区服务的热情,他们对自己的参与和贡献非常兴奋。我们发现,青少年没有感到被需要,不是他们不愿意服事他人,乃是很少有人为他们提供机会,很少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服务。值得反思的是,如果家庭和教会在孩子成长时期,不提供机会和途径让他们关心并服事他人,他们以后如何能履行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更不用说做耶稣的门徒了!


3.看重人际关系,以暴力解决冲突


青少年看重人际关系,喜欢交朋友。他们很顾及自己在朋友中的形象。有时他们为要面子而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倾向于以暴力或语言攻击来回应冲突。两位男生在小组排练节目时发生口角,很快上升到动手打人,其中一个男生扬言要砍下对方的两个手指。事发后他们双方都向辅导员老师承认,若没有其他同学在场,他们根本不会打架,他们怕在其他同学面前丢面子。一个女生因看不惯另一个男生,恶作剧地把可乐泼在他床上。还有一位16岁的男生,收到他女朋友要与他分手的电话,他发誓要与她“同归于尽”。虽然这些事件都被辅导员老师及时有效地处理了,但青少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或暴力来处理冲突,这令人担忧。追其原因可能有很多:现今题海式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中学生没有时间交际朋友,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掌控,青少年缺乏和忽略与人沟通的技能,等等。当然,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更真实反映的是其属灵状况以及与神的关系。


4.挑战权柄,不服管理


虽然营地有明确的守则(如晚10点熄灯睡觉),但有少数学生不服管理,有意挑战权柄。营会安排师生同住,开营第一天两个男生故意把一位带队的老师关在门外,不让他进房间睡觉。有几位女生从窗户爬到房顶上与他人谈话直到半夜。营会结束前一天晚上,三个女生在半夜到男生宿舍与五个男生打牌至凌晨3点。事发后辅导员老师让所有参与者写书面检讨,回答几个问题:是否有错?错在哪里?今后怎么办?结果每个人都承认自己有错,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错,有的还请求原谅,愿意接受处罚。辅导员老师最后让每个人向全体师生当面认错,并把此事向他们的家长通报。从这一事件来看,青少年都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但他们在回答“错在哪里”时,给出下列理由:违反营规,不守纪律,影响他人,一时冲动,贪玩,没主见随大流,男女互串宿舍,睡不着,没有听老师的话。八个中没有一人提及他们这样做是得罪了神。他们不以为这事与信仰有何关系,他们的生活与信仰是脱节的。


5.缺乏道德是非观


青少年的信仰有时是为取悦父母。当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们往往更易受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和影响,普遍有从众心理;因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他们认为“无伤大雅”的事。


夏令营第三周结束时,在青少年中发生一件事,让营会的员工大为震惊。营会三周来,学生间已建立了友情和彼此的关系。最后一周,每个同学可在留言墙上自由地写一些彼此鼓励和祝福的话语。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留言墙竟然成了学生彼此攻击的战场。超过半数的青少年参与了这场言语攻击大战。以下是部分污秽攻击言语的摘录:


“去4”(死)/“2B”(傻)/“渣渣”/滚出去/太讨厌了/白痴!/“你是我睡过的第一个男人”(女生对女生)/美女,别再犯春了/一个五肢萎缩的家伙/大衰哥/你和你的男朋友睡过吗?/找个男人嫁了吧/小白脸/自恋狂/怪女/泡面男(爱吃方便面)/疯子/暴力男/废才/有魅力个P/印度人(肤色)/肉球/范桶(姓范)/硼化硫(SB)/基佬”(同性恋)……
青少年使用的词汇有些是老师们全然不知的。他们攻击的对象往往是他们不喜欢的人,攻击某些人的人格。如个子高矮,胖瘦,肤色,个性,嗜好等,甚至人的姓名也成为攻击的目标。有人毫无忌讳地使用色情和性方面的词汇,用英文说脏话(略去例句)。有好几个人名上被画上粪便的图案。事后一些学生解释说,他们觉得有些话听上去很酷,他们可能不知道那话的意思,他们只是在效法他人所做的,并非表明要有意伤害人。但事实上,好几位学生看到那些侮辱他们的语言时伤心地哭了。有一个女生称“所有老师都犯贱,”当辅导员与她交谈时,她并不认为那话有什么不对。她说“犯贱”是一首歌的歌名。另一女生把手机里的黄色照片给其他女同学看,她要显示其他同学没有的东西。可见今天媒体、世俗的音乐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使得他们没法辨别是否,失去道德的尺码。


留言墙事发之后,全体辅导员老师为青少年们流泪祷告,公开谴责这种不道德、污辱人格、得罪神的行为,恳求神的灵来做工,引导青少年反悔、归正。上帝彰显出祂的怜悯和恩典,结果很多学生向神认罪悔改,并以实际行动来向同学赔礼道歉。更为宝贵的是,夏令营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青少年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透过青少年可以看到今天中国家庭和教会的危机和挑战,因耶稣说,“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凡树木看果子,就可以认出他来”(路6:43-44)。

315622c6cc61a2b7eb2e2c69df1b7bee.jpg


二、青少年事工与神的国度


1.青少年现状调查


创明团契于2009-2011年在中国三大城市(成都、长沙、沈阳)做了一个针对青少年现状的调查,共调查了4000多名以中学生为主的青少年。调查内容包括他们的家庭、人际关系、父母、同龄人、信仰、日常生活、性行为、人生目标等。这些受调查的青少年来自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家庭。在如何看待家庭方面,有36%的青少年认为家长对他们不够关心,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太少。有29%的青少年每周与父亲进行有意义的交谈时间为30-60分钟。以下摘录部分青少年对家庭和教会的负面看法:


◇爸爸妈妈从来不问我的感受,他们只关心我的分数。
◇我没法跟爸爸妈妈交流,他们太唠叨。
◇爸爸妈妈总是说要把上帝摆在第一位,可是他们做的是要我把学习摆在第一位。
◇教会把我当成小孩子,我也是耶稣的门徒,为什么他们却说我太小,不能在教会服事?
◇教会和我们没什么关系,那里的人太严肃,主日学老师也很无聊。
◇我真的很难过,教会里似乎没人关心我们青少年的需要。


调查显示全球青少年的自杀倾向为16%,而中国的青少年有47%的人想过自杀,37%的人尝试过自杀,63%的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一中国青少年自杀倾向的数据,令人震惊,难以置信。笔者在各地与青少年交谈时,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想过自杀,而他们的父母往往不知道。这三倍于世界青少年的自杀倾向足以唤醒全社会来关注中国的青少年!青少年自杀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不认识生命的价值,和赐予他们生命和永恒价值的神。这一调查还告诉我们今天有60%的青少年不相信上帝创造世界,53%坚信上帝不存在,75%的青少年认为宗教信仰与他们的行为没有关系。可见,今天青少年的生命观和对神的信仰已经到了何等可怜的地步。
2.4/14之窗:儿童/青少年宣教使命


向儿童和青少年传福音到底有多么重要?20世纪90年代迈尔斯博士(Dr. Bryant Myers) 在一篇报告里(The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A Cultural Challenge to the Christian Mission inthe 1990s)列举了一个惊人的调查数据:美国人信耶稣的年龄中有近85%的人是在4至14岁的时候。随后布鲁斯特博士(Dr. Dan Brewster)在一本书里首次提出 4/14 之窗的宣教理念(Children inCrisis, A New Commitment. Monrovia, CA MARC 1996), 从此4/14之窗就成为一个向全球儿童宣教的术语(不要与10/40之窗相混,那是指地理上的宣教概念,即向北纬10度到40度这一地区最多未得之民的宣教)。2009年鲍乐森(Luis Bush)再次提出一个新的概念:4/14之窗—关注最容易迷失的、全球4岁到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及属灵基础形成最关键的时期。也有人把4/14之窗的年龄范围扩大到4-18岁(Covenant on 4-14Window, http://www.4to14window.com/),因在很多西方国家,85%的基督徒都是在18岁以前信主的。


3.青少年事工的现状


中国教会对这个年龄层次孩子的重视程度又如何呢?目前没有统计资料可说明中国人信耶稣的年龄分布情况,然而教会却普遍忽略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据估计,北京约有8000-9000间家庭教会,但有青少年团契的教会不到20家。全职做青少年事工的工人寥寥无几,专职的青少年牧师对中国教会来说更是不可想象。现有青少年团契的教会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人数从几个到二、三十个青少年不等。有的教会做了几年青少年事工后,因种种困难就停止了。教会普遍缺乏青少年事工的异象和目标。2013年一机构为全国各地500多位青少年事工的工人进行了培训,其中绝大多数的工人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青少年事工方面的任何培训;而这些工人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也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农村教会同工则以初中学历为主)。可以这样描述今天青少年事工的现状:青少年群体既特殊又庞大(全国公立学校的中学生有一亿),事工范围广难度大,同工人数少、教育层次低,事工得不到牧者和家长应有的支持。委身在青少年事工超过两、三年的工人很少。有一个教会的青少年同工很伤感地请大家为她的服事年限能长一点来祷告!


4.教会历史与青少年


今日中国教会为何缺乏对4/14之窗应有的认识和重视?从中国教会的历史和人数来看,大多数基督徒仍是第一代信徒。很多人信主是在大学或在成人年龄段。一般来说,他们即使有了儿女,大多数还没有到达青少年的年龄。这可能导致教会对待青少年事工有这样的误区,认为4/14之窗不一定适合中国教会的现状,或者没有那么重要和紧迫。


简要回顾教会二百年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中国教会与4/14之窗的关联。二百多年前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宣教士马礼逊,在17岁时就献身海外宣教;戴德生17岁被上帝呼召来中国宣教;对西南地区福音的传播产生重大影响的英国宣教士柏格理在11岁信主,23岁来中国云南宣教,直到51岁在中国去世。二十世纪初神在中国兴起了三位教会领袖:王明道在14岁那年重生受洗;宋尚节童年时期受父亲纯正的信仰教养,他13岁就常帮助爸爸布道;倪柝声17岁时接受了福音。中国教会的历史与那些仆人在儿童和青少年时就被神呼召拣选分不开的。同样当今中国教会能否健康发展,造就更多的基督门徒和教会领袖,在普世宣教工场上被神大大使用,就取决于今天的教会如何来回应4/14之窗的宣教异象,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造就更多门徒。因而,4/14之窗是与中国教会不是无关,乃是息息相关;青少年事工也不是可有可无,乃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9aefde628c06f7a71b4a144e5ead1b39.jpg


三、从圣经看青少年的重要性


1.圣经鲜有家庭教育的经文吗?


很多基督徒以为圣经中上帝谈论孩童和青少年的经文不多,这可能是今日教会对儿童和青少年事工忽略的另一原因。我们知道箴言书关于儿女管教的经文;在新约里我们也知道耶稣说过的话,“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除此之外,我们似乎很难想起其他经文来。


罗伊?苏克是《在祂眼中何其珍贵》一书(Roy Zuck,Precious in HisSight)的作者。他把圣经中有关孩童的词汇作了这样的归类统计:“孩子”出现569次,“儿子”出现2700次(不包括耶稣是神的儿子),“首生的”有100多次,“男孩/女孩”共196次,孩子和家庭的词汇共出现超过8000次。《孩童、教会与使命》一书(布鲁斯特Dr.Dan Brewster,Child,Church& Mission)中指出圣经有1700处的经文是关于儿童成长、父母的角色、家庭的责任,儿童与上帝的关系等。K.怀特认为,忽略圣经中大量关于孩童的资料很可能让我们对神国和宣教产生根本的错误,我们的神学很可能是偏了(Keith White,A Little Child Shall Lead Them)。


2.耶稣看重小孩子


三本福音书(马太19:13-15;马可10:13-16;路加18:15-17))记载有些人带着小孩子来找耶稣。那些人很可能是小孩子的父母亲。耶稣的门徒却阻拦他们把孩子来到耶稣的面前。在门徒看来,这些孩子也许太软弱,不重要,不应该来麻烦耶稣。但耶稣让小孩子到祂面前来,因祂看重小孩子,称他们为承受神国的,并为他们祷告。耶稣没有因年龄而区别待人。一个人属灵生命的成熟与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圣经没有对成为耶稣的门徒提出年龄限制,


这三福音书里(马太18:1-5;马可9:33-37;路加9:46-48)还记载了门徒彼此争大。耶稣让一个小孩子站在他们中间,对门徒说,凡为祂的名接待像小孩子那样的,就是接待耶稣和天父。这样的人在神国里看为大。同样在这三福音书里(太18:6-7;可9:42;路17:1-2)耶稣告诫那些让小孩子跌倒的人的下场:可9:42节: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可见,小孩子在耶稣的眼中何等宝贵和重要!今天很少有家庭和教会在故意阻拦孩子来认识耶稣、亲近耶稣,但忽略这一代人的灵命成长,就是任凭他们成为属灵的孤儿。难道耶稣对门徒的告诫还不足以引起今天家庭和教会对儿童/青少年事工的反思吗?


3.上帝看重家庭和孩子


以撒母耳记上1-3章为例,让我们来认识神对家庭和儿女成长的教导。以利加拿是一位敬畏神并爱妻子的人。每年他忠实的带领全家到示罗去敬拜神。但神却不让哈拿生育(撒上1:5)。以利加拿非常敏锐地面对他的妻子不生育的痛苦。他以实际行动和温柔的话语来鼓励她,坚定表达对她的爱。哈拿求神赐给她一个儿子,神应允了她的祷告,生下了撒母耳。哈拿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1:20)很显然哈拿相信这孩子是神所赐的产业。以利加拿全力支持妻子把儿子撒母耳终身献给神。


哈拿在圣殿里献上儿子时有个祷告,从中可以看出她敬拜神的心愿。1.赞美神的作为,与救恩有关(2:1);2.赞美神的属性,如圣洁、全知、智慧、权柄、全能、荣耀、怜悯、恩典等(2:2-8),3.为神的国度祷告,预言神最终的审判是籍着神所立的王,即那受膏者(2:9-10)。旧约圣经第一次提到受膏者一词,是通过哈拿的口。在这里哈拿没有为她儿子祷告,乃是先求神的国,神的义。后来神大大祝福、眷顾了哈拿和她全家,让她又生了五个儿女(2:21)。不仅如此,哈拿的祷告感动了一千年后的一个人。马利亚受圣灵感孕,作了类似的赞美神的祷告(路1:46-55)。


与撒母耳的家庭形成对比的是大祭司以利的家庭。他们处在一个非常腐败的士师时代的末年,社会败坏的风气已漫延到神的家。以利的两个儿子利用祭司的职分,做尽了坏事。神把他们的罪孽归在以利的身上,作为父亲,以利尊重他的儿子过于尊重神,并在他儿子的罪上得到好处(2:29)。以利没有及时管教儿子,没有有效地阻止并惩罚他的儿子(2:23-25)。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不禁止他们(3:13)。神废除了以利大祭司的职务,是由于他在亲子上的失败。神拣选了撒母耳来替代以利,为了让神的话一句都不落空(3:19)。


上帝呼召他时,撒母耳乃是个孩童。上帝使用这个孩童向大祭司传讲关乎以色列的国家大事。之后,上帝让撒母耳拣选并膏抹了大卫王。神也曾使用一个小女孩,把她三个月大的弟弟摩西拯救出来(出2:7);神让一个被掳到外邦的犹太小女子来传福音,使得乃曼将军信了以色列的神(王下5)。圣经清楚表明,神看重孩子,给他们重要使命。更奇妙的是,神的救恩也是通过一个孩子带来的。


赛7:14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祂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


赛9:6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祂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7祂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祂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祂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K.怀特(Keith White)给我们很好的提醒。他说,上帝选择以婴孩的样式来到这世界。婴孩如此弱小、无依无靠,易受伤害和攻击,没有能力受教育。上帝要我们在小孩身上寻找祂。我们必须把注意力从贵族,学者或有权势的身上转移到那马槽和那婴孩,就是耶稣基督。


4.家庭和教会的使命


撒母耳记上前三章的经文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让我们看到家庭和教会对青少年的使命。


1.父母共同成就神在家庭的旨意。以利加拿和哈拿夫妇相信神借着他们的家庭要来成就神国度的旨意。圣经清楚表明,神将养育儿女的责任交给父母,而父母(尤其是父亲)需要向神来交账。父母敬虔生活的榜样,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神要通过祂所创造婚姻家庭来成就祂的国度。


2.关注孩子身心灵的成长。以利加拿和哈拿相信撒母耳是神赐给他们的产业,最终让孩子被神所用。他们愿意终身把孩子献给神,并尽父母的责任,每年看望所心爱的儿子,从生活上关心他(为儿子缝制衣服),很可能也常为孩子祷告。父母在孩子身心灵的成长方面尽教养之责任。


3.让孩子明白神赐予的使命。撒母耳从小就知道神在他身上的旨意。他愿意预备自己来专心服事神。第二章有四节短短的经文(2:11,18,21,26)描述了撒母耳忠心的服事,腐败的环境没有影响小撒母耳服事神的心志。这个世代需要更多像撒母耳那样的青少年,向这败坏的世代来挑战、为耶稣作见证。他们需要从小认识神,明白神赐予他们的生命使命。


4.父母与教会共同的责任。孩童撒母耳的成长与祭司以利的教导和他圣殿的事奉同样分不开。如果孩子在自己家里没有属灵的长辈带领他们,没有人将福音传给他们,教会作为神的家就要承担起属灵父母的责任,造就敬虔的下一代。把基督信仰仅仅作为知识来教导,不足以改变青少年的生命。他们需要在父母和教会属灵长辈的生命中看到对上帝的依靠与信心,他们才可能建立起同样的信心。


5.同得神和人的喜爱——青少年成长的标记。一个孩子同得上帝和人的喜悦,这是旧约和新约在少年人撒母耳和耶稣身上启示我们的孩子成长模式。撒母耳的成长是耶稣成长的预表。


撒上2:26孩子撒母耳渐渐长大,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


路2:52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


纵观中国青少年成长的现状,基督徒家庭普遍过于追求得人的喜悦(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校、身体健康等);教会则偏重于得神的“喜悦”(教导孩子宗教知识、条规,与生活脱节的教义等)。家庭和教会必须归回圣经的真理,努力让青少年这一代同得上帝和人的喜悦。


两千年前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并为他们祷告。今天我们要来效法主,成为青少年的朋友,为他们祷告,让他们成为耶稣的门徒。耶稣复活后给彼得的第一个命令是“你喂养我的小羊。”今天这命令同样是给每个基督徒的,让我们来回应主的呼召,喂养祂的小羊吧!


春在来自中国大陆,现全时间事奉神。


(原文发表于《生命季刊》第69期,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b20f3218a8e49845aec0a7b9818fd6d8.jpg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金燈台團契歡迎您 立即登錄 申請戶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