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56|回复: 0

客家教会复兴史(三)第一部完整记叙粤东客属教会复兴历史

[复制链接]

1105

主题

119

回帖

4588

积分

特训组

积分
4588

社区QQ达人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6-9-20 20: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难得一见的好书!客家教会复兴史(三)第一部完整记叙粤东客属教会复历史     


丙、    富有生命力的福音种子


(马可福音四章26节)主耶稣说:“神的国,如同人把种撒在地上。黑夜睡觉,白日起来,这种就发芽渐长。”


巴色会是1815年成立于瑞士北部德语区的巴塞尔市(Basel)的差会,最初称‘德国差会’(German Missionary Society),后改为巴色会。


(1924年有一个‘教会本色化运动’,巴色会将主要的会务、工作交给中国的信徒负责,在客属就将‘巴色会’更名为‘崇真会’。)


巴色会属信义宗(路德宗)的敬虔主义派。


b30b88e38edc4d8c17b45fe6b4044015.jpg
自从马丁路德于十六世纪改教后,经过百年时间到了十七世纪,路德宗的热心已经被时间冷却,真正的信仰被‘教条’代替,只强调如何防备偏差而保守教义的纯正。没有得救经历的牧师占据着讲坛,走到了一个‘专重知识’的极端;只要求信徒能回答有关信仰的问题、参加聚会、听教义式的讲道、参加圣礼,从来不提属灵的经历和生命的长进;教会中满了腐败。


在这样的光景中,神先后兴起了祂的工人施本尔(Philip Jacob Spener)和富朗开(August Francke)。他们开始在自己的家中聚集一班不以做‘宗教徒’为满足的人,一起读经、祷告、分享各人的信仰经历。


他们认定,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不只是头脑里的知识,而更是活的生命。他们要求传道人一定要有重生得救的经历,讲道不能是教义式的,乃是要能造就信徒的属灵经历和见证。他们与同时在英国等地出现的清教徒一样,极力反对当时路德宗信徒习以为常的看戏、跳舞、打牌等恶习,主张信徒要过有节制有见证的生活。在路德宗教会中掀起了称为‘敬虔主义’的(Pietism)运动。


敬虔主义运动虽然也有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缺点——不重视教义的教导,以至为后来的‘自由神学主义’及‘现代主义’铺了路,可是在当时,这些活生生的,心里火热的基督徒群体,确实给灵性冷淡的路德宗教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巴色差会就是由‘敬虔主义’的基督徒们为了要向世界各地宣教而组织起来的。落在广东客属地方的福音种籽,是充满着耶稣基督生命力的种籽。


911449399837a0e136f992a0f12bfbd7.jpg

今日客家教会
6654a5440fe771ae0134c164a7e1fda6.jpg

编写这份资料的基督徒,是与第二代基督徒一起生活过的老人。他们发现,如果用今天,主耶稣基督救恩的真理已经充分得着释放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的有:

1. 他们还没有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脱胎出来,常用孔、孟‘善善恶恶’那套来解释信仰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福音初进中国,传道人要寻找与中国人共同的语言,作为突破口,好将福音引进来,正如保罗在雅典时以‘未识之神’为突破口一样。可是突破口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耶稣基督的救恩,不是‘择善而行’而是接受耶稣基督作我们的生命。)

2. 他们很少提及因信称义的真理,却强调要遵守十诫;他们分不清律法和恩典,不知道主日和安息日的区别,以致后来为安息日会的进攻留下了缺口。


可是正如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小孩,一点不明白做人的道理,却不妨碍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他们虽然说不出信耶稣得重生的道理,却是一个个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他们敬畏神,每天晚上带着儿、孙行家庭礼拜;守十诫、行善事一点不费力,他们的基督徒的美德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当然,这样的基督徒不是很多,大部分基督徒可以说只是有教养的‘好人’。

1855年从樟村开始,教会的分支迅速扩展至源坑(1866年)、粘坑(1867年)、紫金县的古竹(1873年)、龙川县的博石下(1877年)、鹤树下(今鹤市1886年)、老隆(1898年)、兴宁(1882年)、梅州(1887年)、河源(1901年)、和平、连平(1909年)等地。

至1919年时,在广东省已有36个布道区、130间教堂、领圣餐的基督徒1874人、小学72所,还有中学2所(梅县黄塘乐育德文中学、紫金古竹乐育中师学堂),医院2所(梅县德济医院1893年、河源仁济医院1907年)。

bd86fc129a449f40733f87cfb1167180.jpg

说到福音的扩展,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源坑教会。

源坑,本地人叫源坑里,位于五华大田长布东面的一个长蛇形山村,离樟村约40里。1853年11月,徐复光四子出生,送喜酒到源坑表亲张双二家(双二是人名,双胞胎中小的,故取此名),见双二在曾复清家筑墻,便先到筑墻处坐谈,适逢曾家三兄弟复清、复云、复安在场。谈话中复光了解到复清长男坠屋坎险些丧命,因疑鬼信邪而忧心忡忡,复光就起首向他们传福音:信真神,信耶稣可胜过魔鬼,百无占忌。曾家三兄弟觉得复光说得有理便信了,成了日后源坑教会鼎足宗主的人。

c9c7bcf4229374c33d461331069e2c24.jpg


1862年之前,源坑教会无场所、无牧师,只有徐复光到源坑复清家,还有附近回猪坑的卓悦明家和江下的张复明家三个地方轮流举行主日礼拜,学十诫,学信条。慕道的人越来越多,韦牧师于1862年为一百多信徒施洗时,源坑教会就占了一大半。

1863年黎力基牧师第一次到五华时亲至源坑,看见信徒日益增多,就写信请求差会拨款建源坑教堂,1865年,在源坑村尽头500米高处的半山岗上,建起了教堂中心楼和小学。1866年,巴色会毕牧师进驻,客属现代学校——源坑乐育小学开办,成了另一个福音活跃的中心。

1873年源坑更开办客属第一间现代中学——萃文中学,招来五华、龙川、紫金、兴宁、梅县等五县的精英前来就学。使这个蛇形偏避山村成了客属的文化教育中心。

得益于教会首先开办现代学校,粤东客属是十九世纪下半页至二十世纪上半页,人才荟萃之地,前期的才子、文人、教育界、军政界、实业界的名人都出于源坑教会的现代学校。福音工作的迅速扩展,就是教会在基督耶稣里生命力的表现。

满有生命力的,路德宗敬虔主义的福音种子,落在客家人这块好土里就发芽、生长,结实百倍。福音本来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却在偏远的山区内地扎了根,由偏远的山区再流向平川,流向沿海地区;神的““踪迹是何等难寻””!

e69e926dc9b23f00ba7e57b1b37ddcdd.jpg

福音从五华樟村开始,也造就了周围一些有名的敬虔的基督徒后裔的家族。在五华有大田的张复兴家族,粘坑的徐复光家族,源坑的曾思伟家族、模石径的古复荣家族,双头的曾球安、曾赐安家族,钟清源、钟清耀家族。在梅县的孙时略家族、罗汉基家族。在紫金古竹的江均宏家族在龙川的有博石下的刘学贵家族,船亨的张丙卿家族,紫市的罗筱参家族,杨屋的杨忆恩家族,庄头的张化如家族,芝野的钟福添家族,鹤市的黄道群家族。……等等。

从张复兴开始,强调信主家庭的婚嫁一定要找主内的人,因而上述的家族大多数彼此是亲戚。虽然神所赐给我们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在基督里的永生的福分,基督徒在世上只是寄居作客,敬虔的人不一定会有世上的福分。可是神为着世人能看见祂的慈爱和信实,常常很祝福敬虔的后代。上面所提及的家族都很蒙福,现今已经散布到世界各地。

虽然“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在基督里的生命不能靠着肉身家族的遗传得着,以至这些家族中有许多成员已经失迷在世界中,可是每一次教会复兴的主要力量都几乎来自这些家族,现今在各地教会中的负责人,也多来自这些家族。《圣经》上说:“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申命记五章9节) 从这些敬虔家族的后代中,我们看见,神的应许是何等的真实!

丁、巴色会的善工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启示录第二章19节)

翻开世界历史可以知道:日耳曼人原来是蛮族,公元476年他们灭了西罗马,几乎毁灭了当时的人类文明,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改变了他们,使他们成了西方的文明民族。斯拉夫人原来也是蛮族,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人原来是海盗;都是耶稣基督的福音使他们变成了文明民族。西方文明是世界近代历史的主要文明,没有耶稣基督的救恩就没有西方文明,就没有人类二十一世纪的文明。

762fa8c36420b3b5c0b2aac5e5ca0156.jpg

耶稣基督福音所到的地方,不但将神的救恩带给人,同时也把现代文明带给人,在世界历史上是这样,在中国近代史中是这样,在广东客属地方也是这样。(中国的第一所现代学校,第一间现代的医院都是教会开办的,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现校址的前身‘岭南大学’都是教会办的;解放后,由政府接收的教会学校有:大专学校十九间、中学二百多间、小学一千七百多所)。

教会未办学校之前,小孩都读‘私塾’,由一些落第秀才在乡间教小孩识字,背三字经,教‘之、乎、者、也’的古文。

教会办的现代学校,实行男、女同校,开了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先例;小学开始教‘国文、算术、圣经、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中学时加教‘德语、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还有管风琴、五线谱’,许多聪明好学的学生,眼界大开,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世界现代知识。

教会办学成就了一大批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客属地方当时虽然只有小学和中学,可许多学生中学毕业后,有的升上广东高师(中山大学的前身)、岭南、复旦、仁济、燕京等大学,还有的出国留学,成了影响广东客属,甚至中国前后近一百年历史的部分人才。

龙川县鹤树下(今鹤市)是个小地方,只因靠近五华樟村、源坑,从1887年开始,办学办得早,就使这个小地方成了人才荟萃之地。如民国时的广东省教育厅长黄麟书,先后在梅县、惠州中学、龙川一中任校长的教育家张道隆,创办龙川医院的医学博士曾宪文和刘学贵,还有著名的中学校长黄崇礼、张学文等等,都是出于这个鹤树下乐育小学的人才。

除了文化知识之外,外国牧师还将现代体育运动也带来了。瑞士籍牧师万保全原是德国国家队足球队员,他先在五华源坑乐育学校,后到梅县乐育学校做校长,他走到那里就将足球运动带到那里,在五华源坑时就教学生踢足球。1914年,到梅县后更将学校门前草地开避为足球场,并亲自教学生踢球,引起其它学校纷纷效仿,传至民间,使梅县成了全国有名的足球之乡。


  
                    



哎...哈利路亚,签到来了7...
金燈台團契歡迎您 立即登錄 申請戶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