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太福音》6:1-4中的“施舍”看教会应有的施舍观(一)
从《马太福音》6:1-4中的“施舍”看教会应有的施舍观(一)作者在以上分析了四种现今教会所存有的偏差性的施舍观:功利主义、自私主义、虚假主义和形式主义。明显地,这一些施舍观都不是《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基督所启示给我们的,而是由于我们对这段经文缺乏深入的理解才导致这样的结果。我们很多时候都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则和形式,但是我们忘记了施舍是对上帝恩典的回报。我们要用爱心和感恩的心捐献,是为了要回应厚赐与我们的天父在我们身上所作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天父。 我们多少的时候没有认真去研究这一段经文,只是一读而过,并没有理解这段经文中的深刻含义。如果我们认真去研究这段经文,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于施舍的看法存在很多错误的观点。有很多人认为施舍在于施舍了多少,作者认为施舍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施舍者内心所存在的能度。解经家布鲁斯(A.B.Bruce)说的很好,“当我们试图特意把我们的善事隐藏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把显示出来;当我们试图特意把善事显示出来给人看的时候,我们就应把它隐藏起来。” 我们可能有自己的施舍方式,但是无论何时、何地,或何种方式,我们都不要停止在我们心中的爱,也就是我们对别人的施舍。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施舍,用我们的生命活出生命内在的爱心。
1、施舍的定义
因此,下面作者将从施舍的定义、施舍的功用与意义,以及施舍的社会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从《马太福音》6::1-4看教会应有的施舍观。
施舍是最为基本的宗教行为之一,施舍意味着人要用内心中的爱来表达对他人的爱,对于基督徒来说,施舍就是自己生命的流露,也是对上帝爱的回应。施舍就是承认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东西的管理者,而真正的拥有者是上帝他自己。在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辞典中,施舍是对他人的一种怜悯、善意的实践或为满足一个需要所作的仁慈施予、周济,焦点在于对物资的给予。 基督徒施舍的对象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面对不同的人,要用同样的爱心不爱他们,不能按着自己的喜好去进行施舍,我们在进行施舍之前,要以上帝怎样看人的标准来进行施舍。
然而,对有些人来说,施舍似乎和祈祷一样具有神秘性在其中。其实不然,因为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之中。有人认为,我们无论走在那里,看到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基督的爱,或者我们看到一切生物时,我们也要用爱的眼光去欣赏他们,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创造,我们要在地上实行对他们的管理,那么最好的管理就是用爱心来呵护。有人认为祈祷是向上的,而施舍是向下的,因为祈祷的对象是上帝,而施舍的对象是上帝的创造物,我们只有把向上的和向下的相结合,我们才能使我们的生命达到合一,施舍更多的是我们对上帝的一种体认、追求和顺服。
有人说:“施舍就是对上帝最好的祷告。”作者认为通常人们认为祷告不只是在言语上,还表现在行为上对上帝的祷告,也就是说内在和外在要一起进行,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施舍。施舍是对上帝的一种委身和顺服,我们口头上委身于上帝,只有通过我们的行为才能鉴证我们的委身。
作者认为基督耶稣所启示的施舍,应该是处于爱心的表达,不但在物质上的怜悯,更多的是灵里的喂养。因为耶稣来到世上,不是要叫人吃饼得饱,而是要他们在属灵上能够更有长进。
在教会和社会上,有对施舍进行各种各样的定义,作者认为耶稣基督对施舍的定义是符合我们每一个人的,也是最全面的,上帝他自己就是真理,但是他弥漫在宇宙中,而施舍就是让上帝的真理向我们显示,好让我们能够更加明白真理,明白上帝的旨意,并按照上帝的真理和旨意行事。待续······
金灯台团契分享组
《马太福音》6:1-4施舍在今日教会中的应用与意义(二)
《马太福音》6:1-4施舍在今日教会中的应用与意义(二)2、自私主义
在我们教会中存在很多的基督徒以自我为中心的施舍,他们在施舍之前总是要考虑这件事是否对自己有益处,如果没有益处,他们就有可能不去施舍。有的人在施舍时,总是爱带着“我的”,好像世界离开了“我”,就仿佛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教会有一个负责人,他每一次在向教会奉献时,总是说:“教会中的这是我奉献的,那是我奉献的,就连教堂也是我盖的。”很多人在施舍或奉献时,总是把自我放在了第一位,而把上帝放在了次要位置。现在教会中很多人在施舍的过程中,满口都是我的、我的。施舍中充满了自私、唯我。其实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其东西的管理者。正如圣经上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我们在地上只是一个寄居者,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好多人在进行施舍之前,总是把自己的最大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与自己内心中想要的利益放生冲突时,就会放弃施舍。很多基督徒很喜欢把自己的感受也放在其中,自己觉得好,就去施舍,这样的一种施舍不是出于爱心,而是出于自我的利益。如果我们把“我的”这两个具有唯我倾向的字消灭,而代之以“主的”,那么我们施舍就会讨上帝的喜欢。在很多的社会中,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在,有能力给予金钱和物质被作为能力的标记,他们认为“最大的人”就是“给予最多的人”。 作者认为在很多的记载中也是强调自我的重要性。
待续······
《马太福音》6:1-4施舍在今日教会中的应用与意义(三)
《马太福音》6:1-4施舍在今日教会中的应用与意义(三)3、虚假主义
有些人喜欢被别人夸耀,正如圣经说:“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叫人在你面前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和街道上所做的,故意要得人的 称赞。”(太6:2上)他们在向人施舍时,他们虚张声势,看到周围有人,他们会故意把他们施舍的东西让别人看到,这样就能让所有的人看见他们的虔诚,叫所有人羡慕他们的虔诚。有的人甚至把施舍称为“最大的德性。” 他们用这样虚假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虔诚,就不住地在人的面前施舍,甚至自己没有也要在人的面前表现出虔诚。现在教会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非常要面子的弟兄姐妹,比如说,有些人看别人给别人施舍了很多,就觉得心中不是滋味,他们也要给那些人比,免得别人说自己没有施舍多的人虔诚,其实施舍不在于施舍的多少,而在于施舍者的心态。人们往往用外在的东西来掩盖自己内心中的虚伪。在现在教会中大量存在很多人都在看周围的人有没有施舍,他们施舍的是多还是少,受这些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弟兄姐妹为了表现出自己有爱心,他们可能实际上给别人奉献300元,但是当他们向别人说起时,300元可能就会变成了3000千元,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假虔诚。施舍有时候像祷告一样,表现出来很虚假的行为。拉比说:“人的心若不与祈祷一致,就根本不能祈祷。” 施舍的心若不与施舍一致,就根本不能施舍,因为施舍是向上帝表达爱的一种,不是给人看的。耶稣警告他的听众,要小心防范当时一些外在的宗教行为,也同样要防范世俗一些机械化的形式主义。耶稣要他的听众以真诚的心来顺服神的话,因为这种完全的顺服才是引到敬虔生活的途径。耶稣要跟随他的人不是以动作来吸引人,而是谦卑地活在天父旨意的光中。 我们只有记住主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的,我们不需要用虚假的方式来获取别人的称赞和表扬,因为耶稣基督的称赞才是最重要的。
4、形式主义
祈祷趋于形式化,施舍也是趋于形式化。在旧约时代或在犹太人的传统中,他们有义务每年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想那些穷人进行施舍。那么现在的教会中,很多人进行施舍非常形式化,比如在进行主日奉献时,有人就会拿着钱袋来进行收钱,表现出来的非常形式化,并且每一次个星期都在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这种形式不能表现出奉献者他们内心中是否愿意奉献。还有的教会在进行奉献,他们会排着对,非常规定的进行奉献,好像没有其他形式的奉献。还有人把施舍固定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他们认为上帝只会在这些时间和地点进行怜悯,而忘记全地都是上帝的殿,全时间里上帝有在做工,因为其他的一些事情都可以停止,唯独上帝对人的爱不能停止。他们将施舍看为是一个规则,任何人都不能打破这个规则,否则他们的施舍就是无效的。他们觉得这种规则性的,也就是形式性的祈祷才是真正的施舍,才是向上帝表达虔诚的方法。孰不知,这种施舍方式已严重偏向了形式化,而根本没有去注意施舍的本质。现在教会中不但把祈祷形式化,随着祈祷的形式化,施舍也不例外。他们说:“假使一个人念祷文,仿佛做完一件固定的工作,那就不是祈祷”。“不要把祈祷当作是一个形式化的责任;要把它当作是获得上帝怜悯的一种谦卑的行为。”同样我们也要这样看待施舍,不然的话,我们就会陷入形式化。
待续······
页:
[1]